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咽后壁创伤、吞食异物、龋齿/感染和男性。

峰形热

所有脓肿的常见表现。

颈痛或斜颈

由胸锁乳突肌刺激引起。

吞咽痛

尝试吞咽时经过脓肿处有疼痛。

吞咽困难

尝试吞咽时难以通过脓肿处。

颈部肿胀/肿块/淋巴结肿大

还可能有与该病相关的其他淋巴结肿大。

口咽部肿胀

检查可见口咽后部明显隆起。

流涎

由吞咽痛引起。

其他诊断因素

饮食摄入减少

由吞咽痛引起。

厌食

由吞咽痛引起。

不适感

与全身不适有关。

易激惹

患儿的发热和其他症状可引起易激惹。

张口困难

由咬肌(使下颌咬紧的肌肉)刺激引起。

使咽后壁检查困难。

发声困难

下咽部肿胀可影响声带上方的嗓音共鸣。

呼吸困难

如果脓肿过大,抵住前咽壁,则会发生气道不畅。

疲劳

与气道不畅有关。

睡眠呼吸暂停

气道不畅的一种后果。

喘鸣

如果脓肿过大,抵住前咽壁,则会发生气道不畅。

扁桃体肿大

可能提示另一种病因,或者是脓肿形成的前兆。

呼吸频率增加

提示气道不畅。

氧饱和度下降

提示气道不畅,但通常在晚期出现,不应据此进行诊断。

发绀

气道不畅的体征。

呼吸急促

气道不畅的体征。

气管牵拽

颈部向后伸展,医生站在患者身后,抓住患者气管的环状软骨,检查气管是否随每次心跳向下运动。

气道不畅的体征。

肋间凹陷

胸腔压力降低导致肋间肌向内运动。

气道不畅的体征。

危险因素

异物摄入

有吞咽异物史的儿童患病风险高。尤其在吞咽物尖锐时,应高度怀疑 RPA。

咽后壁创伤

已知咽后壁穿透伤是一种病因。应考虑非意外伤害。[13]

龋齿/感染

既往牙齿感染的患者易发生 RPA。

糖尿病

多达 1/3 的颈深部脓肿患者存在该病。[4]

男性

男性的 RPA 患病率比女性高,53% 至 55% 的病例见于男性。[2][5][6]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咽后或咽旁脓肿与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有关,但仍需更多的该领域研究来明确这种关联。[1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