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于牙龈的慢性炎症性黏膜皮肤病,其特征是牙龈红而无水肿,伴有令人疼痛的萎缩性/溃疡性病损。白色丘疹、网状和斑块型病损,往往无症状,也可能是牙龈受累的唯一体征,或在萎缩性病损周围出现。一般对常规的口腔卫生处理没有反应。它也可能发生于口腔黏膜(50%~70% 的病例)、其他黏膜表面以及四肢皮肤。[30]口腔病损可不伴皮肤病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口腔扁平苔藓(牙龈黏膜呈现广泛的斑块型病损)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继发于口腔扁平苔藓病的剥脱性龈炎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一组慢性黏膜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抗体指向基底膜成分,特点为大疱和水泡破裂后留下的浅表性、疼痛且持续的溃疡。平均发病年龄为 50 至 60 岁。由于康复可能会偶尔留疤,眼受累可能会导致结膜疤痕和失明。口腔病损通常不会留疤。如果仅仅是黏膜受到影响,则称黏膜类天疱疮 (MMP)。[32]牙龈受累的特征是剥脱性龈炎的临床表现或局部大疱形成快速演变为疼痛和持续性糜烂。[30][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继发于黏膜类天疱疮的剥脱性龈炎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中形成上皮内大疱。平均发病年龄为 50 岁,罕见于儿童。可见尼氏征阳性体征(摩擦时,皮肤顶层在较低层上滑动)。典型口腔病损为慢性、浅表性、残破、不规则且疼痛的糜烂。牙龈受累通常表现为剥脱性龈炎。由于大疱形成位于棘细胞层,因此在口腔黏膜上找到完整大疱的机会非常小。虽然皮肤病变比黏膜表面的病损更常见,但是后者的发病时间可能早于前者。结膜受累的情况少见,与类天疱疮不同,天疱疮的眼部病损不会结疤。[32][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寻常型天疱疮(牙龈受累)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口腔黏膜病损似带有糜烂和条纹特点的糜烂性扁平苔癣,此外还表现出糜烂型扁平苔藓所不具有的伴白色短纹的萎缩特点。[32]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引起牙龈溃疡,加重继发于 Sjogren 综合征的菌斑性龈炎。[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慢性皮肤红斑狼疮(牙龈受累)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可引起剥脱性龈炎。
基底膜区呈 IgM、IgG 和/或 C3 直接免疫荧光阳性,并呈粗糙或粒状带。[36]血清 ANAs 和抗双链 DNA 多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几种累及牙龈的疾病均会产生一种临床反应模式。该模式特征是广泛脱屑和/或受累牙龈糜烂,尤其是在前牙颊侧。当无菌斑堆积时,边缘龈通常不会受影响。[32]
活检显示约 80% 的病例诊断为黏膜类天疱疮和口腔扁平苔癣。活检较少发现对寻常型天疱疮、线性 IgA 疾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溃疡性口炎以及副肿瘤性天疱疮有诊断价值的特征。[37]
患者具有最短 1~3 个月使用苯妥英、环孢素或钙-通道阻滞剂(例如硝苯地平以及不太常用的氨氯地平、维拉帕米、非洛地平和地尔硫卓)治疗的病史。[38]牙龈通常颜色正常,增大范围从局部性到广泛性不等,覆盖大多数牙齿,并可能影响咀嚼食物。当存在牙菌斑导致的继发性炎症时,牙龈可能会发红、肿胀和疼痛。[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硝苯地平性龈肥大。另请注意上前牙的龋齿(龋齿)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环孢素性牙龈肥大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回顾用药史可进行诊断。治疗通常为口腔卫生维护、龈手术,很少需取代可接受的替代药物。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的发作年龄分布在 2 至 3 岁和 60 岁以上。[32]小水疱联合呈簇状并形成水疱,水疱破裂后留下疼痛的黏膜溃疡。牙龈增大、红斑情况严重并且很疼。龈炎表现可类似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但是牙龈病损没有那么严重并且不会明显出血。更为重要的是,其他黏膜表面可能也会有簇状痛性破裂小水泡。[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牙龈受累)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受影响的患者可能会发热,有颈部淋巴结病并偶发皮疹。
无需特殊化验。细胞学涂片可以确认病毒包涵体。该疾病具有自限性,在具有免疫力的患者身上最多持续存在 2 周。复发则提示免疫缺陷。
在使用漱口水、牙膏或口香糖后偶发过敏反应。造成反应的过敏原可能是风味添加剂(例如肉桂)或者防腐剂,或者存在于牙医使用的材料或药物内,或者存在于食品、天然产物或唇膏中。[30]在临床上,过敏反应表现为部位肿胀发红,有时伴有疼痛溃疡或白色条纹。该病症可影响与过敏原有接触的其他黏膜表面。浆细胞龈炎是过敏反应的一种独特形式,特征是浆细胞密集浸润为主的炎症性浸润。[32][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对唇膏的牙龈过敏性反应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白血病在口腔中的表现为自发性出血、瘀斑并可能伴有疼痛感。[32]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可能伴牙龈肥大。在牙龈和黏膜表面可能存在溃疡。较慢性白血病,牙龈表现更常见于急性白血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患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出现的牙龈增大、瘀点和出血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全血细胞计数 (FBC) 和血涂片通常能确定白血病类型。
大多数牙龈癌(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癌)都表现为局部外生性包块,而不是一般与龈炎有关的弥漫性假炎症性变化。[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原发性龈癌 - 鳞状细胞癌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原发性龈癌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影像学与活检。原发性龈癌通常为鳞状上皮癌;发现转移性疾病可提示患有原发性癌。
HIV 线性龈炎的特征是在紧邻牙的龈缘存在边界明显的 2~3 mm 显著红斑条带,该处对常规的口腔卫生措施无反应。[32]
无特异性诊断检查。对标准疗法无反应具有提示性。确认 HIV 状态。有些病例与念珠菌病有关。
龈炎与沟内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的异物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或红白相间的病损,常被误诊为口腔扁平苔癣。该病损的常见症状是疼痛或敏感,不会随口腔卫生的改善而消失。异物可源于范围广泛的牙科材料。[32]
诊断依据为病史或临床表现。
活检显示非特异性模式的慢性或亚急性黏膜炎和异物(但是在某些病例中,异物太小而难以察觉)。
当在显微镜下找到肉芽肿性炎症(约 20% 的病例)并且未找到异物时,临床医生必须查找肉芽肿性疾病的体征和症状(克罗恩氏病、结节病、结核、口面部肉芽肿病)。[32]
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特发性疾病。嘴唇常受到影响,呈现无触痛和持续增大的状态。舌头可能会形成裂、水肿、糜烂、感觉异常以及味觉改变。牙龈病损表现为水肿和轻微红斑,类似于菌斑性龈炎,或者表现为疼痛糜烂。[30]
活检显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微生物涂片染色阴性,并且无异物。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局部和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
一种相对少见,与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有关的口腔黏膜脓疱病。该病的典型病损是多发性、无痛、黄白色、植物性粘膜皱襞和微小脓肿,在牙龈和口腔黏膜上均可能存在病损。[32]
活检显示由于存在许多嗜酸性粒细胞而导致的上皮棘层松解,往往形成上皮内的微小脓肿。
直接免疫荧光会排除慢性大疱性口腔疾病。
口腔受累的情况较为罕见。[32]当出现该情况时,可将其考虑为疾病早期征象。特征性病损包括非常明显的龈增生,伴始发于牙间乳头的短球状、脆弱的出血性隆起物,通常称之为“草莓样龈炎”。上牙龈通常是口中最常受累的部位。
急发对称分布的皮肤靶病变,通常伴有黏膜受累。[32]牙龈受累情况极为罕见,但是可能会引发剥脱性龈炎和/或牙龈溃疡。患者可能具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各种支原体感染、药物治疗(例如抗痉挛药物和抗菌素)或免疫接种的近期病史。[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多形性红斑。牙龈受累表现为糜烂性口腔扁平苔藓由牙科博士并获理学硕士的 Giuseppina Campisi 与牙科博士 Giuseppe Pizzo 收集 [Citation ends].
病理组织学很少有帮助,因为表现通常为非特异性。因此,诊断基于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疱性糜烂 (vesiculoerosive) 病。[47]
龈炎以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形式出现,但是患者具有接触导致粒细胞生成减少的药物(例如抗癌化疗制剂)的病史,或者具有粒细胞特异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水平降低有关的先天性疾病的病史。多个黏膜表面的坏死性穿孔溃疡可伴不适感、发热、咽炎和令人痛苦的口炎。
极罕见。口腔病损可发生在年龄较大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并呈散播性疾病形式。[32]其表现为边缘质硬翻起的慢性溃疡,可能看上去像口腔龈癌。
活检显示肉芽肿性炎症,伴有过碘酸-希夫和氨银液六胺银阳性真菌,形态上与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一致。[48]
非培养法包括检测 (13)-β-D-葡聚糖的基于酶元的比色测定和检测真菌 DNA 的分子学测定。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