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瘢痕疙瘩史和较深的肤色类型。

病史的诱发事件(如身体穿洞、手术、昆虫叮咬或疫苗接种)

通常存在引起皮肤损伤的诱发事件。损伤与首次出现瘢痕可能间隔几个月。

偶尔可无明确的诱发事件史。

生长缓慢

瘢痕疙瘩通常是生长缓慢的病变。

红斑样、光滑及有光泽的隆起瘢痕伴突起的边缘

通常,瘢痕疙瘩的生长范围超过原损伤的界限。

其他诊断因素

发痒、麻刺感或疼痛

这些症状可见于活跃生长阶段。

危险因素

既往瘢痕疙瘩史

患者的既往瘢痕疙瘩史会与其他部位发生瘢痕疙瘩的高风险相关。

较深肤色类型

伴瘢痕疙瘩的发生率增加。此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瘢痕疙瘩的家族史

尚无基于人群的研究支持该说法。[2]

外伤

瘢痕疙瘩是修复损伤的结果,也是对损伤的反应。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可发现外伤性诱因。但瘢痕疙瘩的易感性而非具体外伤决定了内在反应。[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