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宫颈炎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非特异性)宫颈炎。

如果通过培养可分离出病原体,则最常见的是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必须从宫颈或尿液中分离这些病原体。阴道拭子可能显示阴道毛滴虫、2 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生殖支原体、阴道加德纳菌或各种链球菌种属之一。通常在感染性宫颈炎病例中发现的病原体容易导致上行性泌尿生殖系感染。阴道毛滴虫和 2 型 HSV 等病原体的通常累及阴道鳞状上皮,它们可能也与宫颈炎相关,但作为单一病原体,不会导致上行性感染。生殖支原体是全球男性和女性性传播感染的一种新病因,并且生殖支原体与宫颈炎存在显著相关性。[6][7]

非感染性原因包括阴道细菌过度生长、局部外伤、恶性肿瘤、辐射、化学刺激、阴道冲洗、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或特发性炎症。[8]

病理生理学

宫颈炎是宫颈内膜柱状上皮细胞的炎症,可能扩展到外宫颈(尤其是伴有生殖器疱疹感染或毛滴虫感染时)。可能观察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宫颈内组织,有可能伴有局部上皮坏死。在衣原体感染时,可以观察到宫颈基质内的淋巴生发中心。[9] 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细胞内包涵体形成单位可能与传染性和盆腔炎性疾病相关。[10]

还可能观察到反应性变化,例如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核异型或角化过度。[9] 导致这些变化的病原体可能有多种,包括人乳头瘤病毒。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