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妊娠期高血压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介导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发病。[16]

病理生理学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上调,妊娠期血压通常升高,但这通过体循环阻力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 和心排血量的降低加以平衡。妊娠期高血压女性的体循环阻力也较低,但心排血量往往增加。[17]

目前尚不清楚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是代表两种不同病理情况,还是同一种病理生理机制谱的不同方面。[18]

分类

美国妇产科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COG)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工作组报告[5]

  1. 慢性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最好是 1 周内两次测量):

    • 妊娠前或妊娠{0}20{1}周前

    • 妊娠{0}20{1}周后新出现的高血压且持续至产后{2}12{3}周。

  • 子痫前期{0}/{1}子痫

    • 妊娠特异性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妊娠{0}20{1}周后

    • BP>140/90mmHg{0}且尿蛋白{1}>300mg/24{2}小时

    • 子痫定义:子痫前期妇女发生抽搐,用其它原因无法解释。

  •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合并慢性高血压的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

    • 新出现蛋白尿

    • 高血压患者,妊娠{0}20{1}周后出现蛋白尿

    • 妊娠前存在的蛋白尿突然增加

    • 本来控制较好的血压突然升高

    • 血小板减少{0}(<100x10^3/{1}微升{2})

    • 肝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暂时高血压):

    • 妊娠期(20 周后)新出现的高血压且无蛋白尿。产后 12 周血压恢复正常。(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的表现都是推定的,直至产后 12 周高血压和其他新出现异常均完全缓解,才能得到回顾性证实。)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