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分之二胆管癌发生于50-70岁之间的患者。[4]
胆总管结石增加了患肝内胆管癌的风险,校正OR为4.0,95%CI为1.9-8.5。[11]
现有数据没法证明与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性,但病史上的关联存在。
胆囊结石增加了肝内胆管癌的风险,OR为4.0,95%CI为2.0-7.99。[10]
现有数据没法证明与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性,但病史上的关联存在。
实例包括胆管腺瘤、胆管乳头状瘤病、胆总管囊肿和卡罗病(胆道非梗阻性扩张)。[20]
UC增加了肝内胆管癌的风险,OR值为2.3,95%CI为1.4-3.8。[11]
现有数据没法证明与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性,但病史上的关联存在。
非特异性硬化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强关联,OR值27.2,95%CI为19.9-37.1。[11]
华支睾吸虫增加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癌的风险,相对危险度(RR)为2.7,95%CI为1.1-6.3。[7]
华支睾吸虫和后睾吸虫流行区域已涉及胆管癌发病率较高的东亚国家;宿主的免疫系统和慢性炎症状态的激活被提出作为在上皮转化到癌症的使动因素。
在胆管癌发病率较高的东南亚地区,慢性伤寒带菌者发展为肝胆恶性肿瘤的风险为普通人的六倍。[20]
暴露于二氧化钍,如20世纪50年代前都在使用的放射性造影剂thorotrast,导致了胆管癌发生率的增加。[1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