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脑膜瘤在有放疗史及行X线检查(低至1~2 Gy)的患者中发病率增高。[7][8][9]研究显示自放疗至发生脑膜瘤的中位时间为19年。[10]即使缺乏证据,但是脑外伤也可能与脑膜瘤相关。[11][12]

病理生理学

脑膜瘤来源于蛛网膜的脑膜上皮细胞(蛛网膜盖细胞)。肿瘤发生于脊膜和颅底、大脑凸面及镰旁区域的覆盖层。肿瘤的缓慢生长最后将导致相邻脑区及神经的压迫(如视神经,导致视力丧失)。肿瘤可影响骨质,产生骨质增厚,导致骨质增生突出。

分类

脑脊膜瘤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级[2]

应注意,根据WHO最新修订分级,非典型性脑脊膜瘤的比例增高,已经从传统的5%增长到了20~35%。[3]

I级:

  • 脑膜上皮型脑膜瘤

  • 纤维型(成纤维型)脑膜瘤

  • 过渡型(混合型)脑膜瘤

  • 砂粒型脑膜瘤

  • 血管瘤型脑膜瘤

  • 微细胞型脑膜瘤

  • 分泌型脑膜瘤

  •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

  • 化生型脑膜瘤

II级(非典型)

  • 脊索型脑膜瘤

  •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III级(恶性):

  • 乳头型脑膜瘤

  • 杆状型脑膜瘤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