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细胞毒性药物

由于细胞毒性药物能够靶向损伤快速分裂的细胞的特性,常用来治疗肿瘤。常用药物如阿霉素,达卡巴嗪,羟基尿,[50][51][52][53] 异环磷酰胺、伊立替康,[54][55]以及替莫唑胺[56]已经开始了脑膜瘤的试验性治疗;但是试验的整体结果并不理想。[57]尽管如此,研究依然继续,曲贝替定,一个新的药物,在一些细胞研究中发现具有抑制肿瘤作用。[58]药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影响DNA的结合蛋白而起作用。在细胞实验中,曲贝替定可以抑制细胞周期,诱导凋亡。[58]基于以上结果,对于1例间变性脑膜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这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了影像学的稳定,脑水肿减轻,症状缓解。但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如双下肢水肿和黏膜炎,经过5个治疗周期后,治疗停止。[58]

激素治疗

脑膜瘤表达雌激素及黄体酮受体并且在组织培养中对于激素治疗有反应。良性脑膜瘤常表达黄体酮受体,少数表达雌激素受体。一项用米非司酮治疗不可切除的脑膜瘤的双盲随机 II 期临床试验显示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良好,但是该药对于无复发或总生存期无影响。[59]除了米非司酮外,也用了他莫昔芬,但是有关该药的有效性的资料有限。虽然雌激素受体表达相对较少,已证实三苯氧胺可以使得肿瘤稳定,并且在一系列的复发脑膜瘤患者中有效果。[60]由于脑膜瘤广泛表达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抑制剂(培维索孟)以及胰岛素样受体抑制剂(维甲酰酚胺)也得到研究。生长抑素受体也在多数脑膜瘤中表达,因此也可能作为体外研究中抑制脑膜瘤生长的靶点。一些生长抑素受体靶点的试验中也提示少数复发性脑膜瘤患者对于该治疗有反应。[61][62][63][64] 其他药物没有明显疗效。[65]

干扰素α

干扰素α是一种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都具有抑制脑膜瘤细胞生长的免疫疗法。早期一些研究证实在一些未全切的复发脑膜瘤或者恶性脑膜瘤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可以使得肿瘤稳定。[66][67][68]这些研究表明干扰素α可以对快速进展的非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产生持久的缓解作用,并且提示了对于复发或未全切除脑膜瘤的一种治疗选择。一项 II 期试验证实干扰素α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药效温和,但是并没有患者出现神经影像学的部分或者完全性反应。[69]

钙通道阻滞剂

许多实验都证实了钙通道阻滞剂,例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对于脑膜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另有研究支持这些药物辅助羟基脲治疗。[22][48][49][70]

COX-2抑制剂

所有的脑膜里都具有高活性的环氧化酶[12][22]因此脑膜瘤的生长可能会被非选择性的COX抑制剂或者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阻滞。[12][22]目前,关于COX-2抑制剂的实验正在进行当中。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抑制剂

脑膜瘤血管丰富,因此血管形成可能是重要的治疗靶点。[71]较高的微血管密度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VEGF受体也常常在脑膜瘤中高表达。[72]一项关于非典型或间变型脑膜瘤应用贝伐单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有43.8%的患者出现了约6个月的瘤体影像学稳定及脑膜瘤无进展,有3/15的患者出现了非致命性的瘤内血肿。[73]另一项研究证实了1/14患者出现瘤内出血,约86%出现了半年的非进展生存期。[74]舒尼替尼是一种可以阻滞包括 VEGF 和 PDGFR在内的多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脑膜瘤细胞实验中舒尼替尼可以产生细胞毒性并且具有抗侵袭作用。[75]一项 II期临床试验证实42%的非典型和未分化脑膜瘤患者出现了6个月无进展生存。[76]总体来说,这都证实了药物治疗的巨大前景。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