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至少每年1次磁共振检查随访。对于年轻患者,为避免肿瘤生长迅速的可能性,应该在第四个月完成第一次随访。如果肿瘤无变化,则每年复查一次。
脑膜瘤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常采用开颅手术,经鼻内镜手术常用于前颅底肿瘤或者是累及鞍区的肿瘤,但有综述显示开颅手术可能切除程度更高。[32]虽然有较高的脑脊液漏的风险,但是经鼻内经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视觉恢复程度常常较高。[42]
手术效果常与切除程度相关。应尽可能全切除(包括硬膜和附着的骨质),以及边缘正常硬膜(如可能>1 cm),以减少肿瘤复发率。对于切除后可能引起功能缺失的患者,应该次全切或者放射外科治疗。
肿瘤复发率与患者瘤体的切除程度密切相关。最理想的便是肿瘤完全切除,包括所附着硬膜及一部分临近的正常硬膜。如果不可达到,应该切除瘤体并尽可能切除附着组织。对于未能完全切除的肿瘤,或者高于WHO I级的肿瘤应该辅以放射治疗。[41]术后立刻给予放射治疗还是肿瘤残留部分生长时再给予放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对于辅助治疗尚缺乏指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应用专门的计算机射线投射系统将大剂量的射线一次性精确投射到微小病灶的技术。对于外科手术不能全切的病灶应术后行SRS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对于WHO I级的肿瘤患者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分次立体定位放疗(FSRT)是应用专门的计算机射线投射系统多次将低剂量的射线投射到任何尺寸大小的病灶上的技术
这种治疗方式是在治疗较大的涉及关键结构的肿瘤SRS的替代,例如视神经,可能对于SRS一次性的大剂量射线不能耐受。虽然分次治疗需要患者的多次治疗,但是肿瘤的控制率与SRS相当。虽然这是对于肿瘤不能全切的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但是年轻患者不建议行FSRT。
二级和三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也经常给与放射治疗。
至少每年1次磁共振检查随访。第一次复查应该在第4个月以排除肿瘤快速生长的可能。如果肿瘤无变化,则每年复查一次。
若肿瘤体积稳定则应随访,但是与患者及家属讨论手术的风险与益处后仍然应该考虑手术。至少每年1次磁共振检查随访。第一次复查应该在第4个月以排除肿瘤快速生长的可能。如果肿瘤无变化,则每年复查一次。若患者出现进展性症状则应缩短复查周期。
若决定治疗,则应考虑SRS或FSRT。两种放射疗法都是通过将射线聚集于瘤体而避开周围组织结构。FSRT是将射线分次照射而并不是单次大剂量照射。
这类患者的三线治疗选择为外科切除。手术目标为全切。如果手术可造成神经功能缺失,则可次全切或术后复查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常采用开颅手术,经鼻内镜常应用于前颅底或者鞍区肿瘤,但是有综述提示开颅手术切除程度较大一些。[32]
FSRT可应用于肿瘤位于功能区不能全切或者射线敏感的结构,比如视神经,不能耐受单次大剂量射线。
二级和三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也经常给与放射治疗。
若症状轻微,可行磁共振连续复查。如果出现神经功能症状恶化,则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可以减少肿瘤占位效应对周围结构的压迫。若应用的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技术或者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技术治疗,可减少手术的应用。
常采用开颅手术,经鼻内镜常应用于前颅底或者鞍区肿瘤,但是有综述提示开颅手术切除程度较大一些。[32]
手术治疗辅助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可应用于残留的未全切肿瘤。[47]
二级和三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也经常给与放射治疗。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