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65岁以上、伴有骨质疏松症、既往椎骨骨折、隐匿性肿瘤、隐匿性代谢病、高空跌落和交通事故。
患者报告的背痛程度通常与脊柱损伤的程度有关。
瘀伤可能与脊柱损伤的程度相关。
可能是由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的。
对神经系统损伤水平,包括感觉的皮节分布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必不可少,所以就要更好地利用脊椎X线片。
神经损伤水平是指保留身体两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尾端的脊髓节段水平。
对单个皮节的左右两侧感觉功能同时进行评估有助于提高感觉功能诊断的敏感性。
可能是由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的。
对神经系统损伤水平,包括肌无力的类型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必不可少,所以就要更好地利用脊椎X线片。
神经损伤水平是指保留身体两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尾端的脊髓节段水平。
肌肉痉挛表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张力减低或迟缓表明脊髓休克(暂时性休克)或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踝阵挛是指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后,踝关节不由自主地节律性伸屈运动3次以上,即为阵挛异常。 阵挛异常表明上运动神经元存在病变。
反射亢进表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反射减弱(或反射消失)表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或超急性脊髓损伤。
轻弹中指甲床造成其他手指突然向同侧抽搐。 存在霍夫曼征表明上存在运动神经元病变(与颈椎脊髓受到压迫有关)。
击打脚的侧面或跖面时,拇趾伸张,其余脚趾向同侧外展。 巴宾斯基征呈阳性表明上运动神经元存在病变。
脊椎梯状变形程度或肿胀程度提示了可能的损伤程度。
表明存在更为严重的脊髓损伤。
测试是否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对于男性,要挤压龟头;对于女性,要按压阴蒂,并感觉到肛门括约肌收缩。 无此反射表明存在脊髓休克、骶骨脊髓损伤或骶神经根损伤。
表现为脊髓损害造成的暂时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所有脊髓功能破坏,包括反射(存在反射表明没有发生脊髓休克)。 通常在受伤后24小时内消失(此阶段的神经康复预后不可靠)。 根据受伤72小时或1周后进行的神经系统检查预测功能康复情况比根据受伤后24小时内的检查进行预测更可靠。[34]
脊髓休克通常不是决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患者迫切需要进行脊髓减压术,若等待72小时至脊髓休克完全消失后再进行手术可能对患者有不利影响。
通常是由高位脊柱损伤造成脊髓损害引起的。 下行纤维的抑制性调控受损造成膀胱容量缩小,进而导致尿失禁(高张性膀胱)。 另外,高位损伤可能在急性期导致尿潴留和充溢性尿失禁,而且在完全性损伤时无痛感(即患者感觉不到膀胱充盈)。
如果患者感觉不到膀胱充盈,表明马尾内部损伤。 从马尾分出来的神经连接至膀胱,马尾损伤造成尿潴留。 最终可能导致充溢性尿失禁。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是 4:1,[8] 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参与更高风险的活动。
摔倒;老年人(65岁以上)因摔倒受伤的概率大约是年轻人(65岁以下)的2.8倍。[18] 在这一老年人群中,创伤经常与低能损伤相关,提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非绝经后)或其他恶性原因(例如肿瘤和代谢疾病)。
大部分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12][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腰椎磁共振成像:矢状位(T2加权序列)显示T12椎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来自B. Nurboja博士和D. Choi先生个人收集的资料 [Citation ends]. 创伤经常与低能损伤相关。
各种肿瘤病变(例如转移、多发性骨髓瘤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胸椎磁共振成像:矢状位(T2加权序列)显示T10椎体有多发性骨髓瘤造成的病理性骨折来自B. Nurboja博士和D. Choi先生个人收集的资料 [Citation ends].)可浸润和削弱骨质,使其不能承受正常的生理负荷。因此,脊椎椎体一旦受到较小的外力(例如轻微跌倒或运动),就会发生骨折。
成骨不全症、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都是代谢疾病或炎症性疾病的例子,这些疾病增加胸腰椎创伤的风险。[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腰椎磁共振成像:矢状位(T2加权序列)显示T12椎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来自B. Nurboja博士和D. Choi先生个人收集的资料 [Citation ends].
通常造成压缩性骨折。
屈/伸或牵张损伤比较少见,通常是由高能量损伤所致。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