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接触性皮炎协作组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进行的研究(2001 年至 2002 年)测试了 65 种变应原,结果显示,最可能引发阳性斑贴试验反应的 10 种变应原是硫酸镍 (17%)、新霉素 (12%)、秘鲁香树(秘鲁香脂)(12%)、复合香精 (11%)、硫柳汞 (10%)、硫代硫酸金钠 (10%)、季铵盐-15 (9%)、甲醛 (8%)、杆菌肽 (8%) 和氯化钴 (7%)。这前十种变应原与 1999 年至 2000 年的研究结果类似,也与梅奥医学中心接触性皮炎小组的研究结果(1998 年至 2000 年)类似。[13][14]但阳性斑贴试验反应可能并不直接反映临床疾病的患病率。漆树属(毒藤、有毒漆树)等其他变应原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ACD) 的常见病因,但是由于通常仅根据临床依据作出诊断,因此并未通过标准斑贴试验对它们进行检测。[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由漆树属引发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源自 Snehal Desai 医生的个人收藏 [Citation ends].在儿童中引发接触性皮炎的前五种变应原是硫酸镍、过硫酸铵、硫代硫酸金钠、硫柳汞和甲苯-2,5-二胺(2,5-二氨基甲苯)。[15]
长期接触轻度刺激物(水、肥皂、溶剂、切削液)、短时间严重暴露于毒性较大的物质中(酸、碱、强氧化剂或还原剂、有机溶剂和气体)或接触光毒物质(呋喃并香豆素和焦油)都能引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ICD)。慢性累积性 ICD 是最常见的 ICD 形式,而光毒性 ICD 最少见,需要既接触光毒物质又接触光。[7][16]
ACD 需要有既往致敏史。大多数变应原是半抗原,它们是疏水性小分子,必须与蛋白结合才能变成抗原。半抗原-蛋白复合物进入角质层,与表皮抗原递呈朗格汉斯细胞相结合。这些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并送至局部淋巴结,在此把抗原递呈初始 CD4 T 细胞。这些 T 细胞然后增殖成记忆和效应 T 细胞,它们会在再次接触变应原后的 48 至 96 个小时内引发 ACD。[2]与体外接触半抗原类似,通过血源性转运而全身接触药物后可引发变应性皮炎反应。[17]
与产生直接皮肤毒性的物质接触后会引发 ICD。不需要有既往致敏史;如果接触浓度和时间足够大,则任何人都可能出现 ICD。ICD 的病谱中既包括由一次性接触强烈刺激物引发的急性病,也包括由反复接触轻度刺激物而引发的慢性病。刺激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决定了短时间接触所引发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反复接触轻度刺激物会破坏表皮屏障,造成经表皮失水增加。[7][16]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直接接触毒性物质引发,可发生于无既往致敏史的任何人。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需要有既往致敏史。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