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的危险因素是在流行地区接触土壤或从流行地区迁出。[7][8][9][10][11][12]

威胁生命的重度感染风险主要与免疫抑制有关,尤其是使用皮质类固醇。[16][17]

其他寄生虫感染

与其他寄生虫的合并感染较为常见。[7]

在治疗其他寄生虫之后,持久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提示类圆线虫感染。

贾第虫感染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时,需考虑类圆线虫感染诊断。

其他诊断因素

腹痛

见于 40% 的慢性感染患者。[7]

可能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或躯体化疾病。

大便习惯改变

20% 的患者报告粪便变化,如腹泻或便秘。

体重减轻

见于 18% 的患者。

发热(重度感染)

重度感染体征。

脓毒症体征(重度感染)

在重度感染时,患者常常迅速发生由肠道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或肠球菌)引起的危重菌血症和脓毒症,并出现感染性休克体征。

慢性咳嗽

见于 14% 的患者。

可被误诊为哮喘。

哮鸣音

见于 10% 的患者。

对于首次出现哮鸣音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移民,应在使用皮质类固醇之前进行评估或进行类圆线虫感染的治疗。

作为经验性哮喘疗法的皮质类固醇给药可促发威胁生命的重度感染。

瘙痒或皮炎

见于 14% 的患者。类圆线虫病患者背部的皮肤爬行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类圆线虫病患者背部的皮肤爬行疹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共卫生图像库提供 [Citation ends].

可能误诊为精神性瘙痒症。

幼虫匍行疹

快速移动的匍行性、瘙痒性荨麻疹样皮疹,速度为 5~10 cm/小时。

可慢性复发。

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10%~70%,取决于患者的感染负荷和年龄。

荨麻疹

短暂性荨麻疹可与幼虫匍行疹合并或不合并发生。

皮肤幼虫移行症

更常见于狗或猫钩虫,即巴西钩虫

罕见与类圆线虫有关。

明显的药物反应性皮疹(重度感染)

重度感染时,幼虫播散可能与药物反应相似,活组织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17]

其他皮肤不适

重度感染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包括播散性紫癜样皮疹)。

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和体征

十二指肠内的幼虫发育为成虫后可导致组织学上明显的严重十二指肠炎,伴绒毛萎缩和浆细胞浸润。结肠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相似,伴有累及结肠壁的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性炎症。

危险因素

接触全球流行地区的土壤或从流行地区迁出

在非流行地区,99% 的慢性类圆线虫感染是来自流行地区的移民,特别是难民。[7][8][9][10][11][12]当前在非洲单剂量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给药并未降低类圆线虫感染率。[13]

最大的危险因素是皮肤接触含有类圆线虫丝状蚴的感染土壤。

感染具有地方流行性,多见于世界范围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以及某些地中海地区(尤其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在感染流行地区,农业工作者的慢性感染风险是一般人群的 50 倍以上。[4]退伍军人(特别是曾在东南亚或其他热带地区部署)也有风险。[6]

皮质类固醇(重度感染风险)

威胁生命的重度感染风险主要与免疫抑制有关,尤其是皮质类固醇给药。[16][17]

HTLV-1 感染(重度感染风险)

与获得感染的风险无关;但是,一旦感染,如共同感染 HTLV-1,则存在重度感染风险。[18][19]

国际游客

跨国旅行者的类圆线虫感染风险通常较低。在欧洲的一家旅行诊所,因病就诊的返欧游客的类圆线虫感染率为 0.1%。[14]

但对于有无法解释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伴粪便样本呈阴性的人,建议进行血清学诊断。[15]

免疫系统受损

恶性血液肿瘤、结核病 (TB)、营养不良以及 HIV 感染均是重度感染的危险因素。[2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