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翼状结膜样组织生长在角膜表面

翼状胬肉的特异性表现。

翼状胬肉常生长于鼻侧睑裂区,通常双眼受累。

由帽、头、体三部分组成,帽是胬肉前缘在角膜上皮下形成的弧形浑浊体合并一条在角膜上皮下由铁沉积形成的褐色Stocker线,头是附着在角膜的白色纤维质,体是三角形纤维血管样组织与结膜在根部相连形成的肉质。翼状胬肉:A)帽,B)头,C)体[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翼状胬肉:A)帽,B)头,C)体由 David O'Brart 医生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长期紫外线暴露史

有紫外线暴露史的病人通常在户外工作,或居住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赤道纬度40°以内的地区,此外冲浪者和水手也常暴露于紫外线中。

眼部刺激征、烧灼感、流泪

此类症状频繁出现,是由于局部炎症和泪膜失调或覆盖在胬肉表面的上皮细胞缺失所致。

其他诊断因素

改变眼部美观

可能会因此近距离检查眼睛而发现翼状胬肉。

视力模糊

可能由诱发的散光和增加的相差引起,胬肉头部表面的泪膜增加导致局部表面平整可引起高阶相差。[1][2]或者病变偶尔地增长遮挡住视轴。

复视

此症状很少出现,由内直肌受损引起。

危险因素

长期紫外线暴露

尽管翼状胬肉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但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貌似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翼状胬肉常发生在那些生活在有强紫外线照射地区(赤道附近纬度40°以内)的人群和和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者(例如:水手、冲浪者、户外职业人群)[3][6]

翼状胬肉的家族史

翼状胬肉也有家系的病例报道,这说明此病有遗传的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发病的病例非常少见且发病年龄通常较早(比如儿童、青少年或20多岁患者)。[3][7][8][10]

长期眼部刺激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眼部刺激的关系尚未弄清。一个研究表明锯木厂工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明显增高。[7]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埃波斯坦病毒感染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埃波斯坦病毒被认为是引发翼状胬肉的可能病原体,但目前证据不足。[7][9][1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