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范围小不需要积极治疗且无症状的翼状胬肉,应该建议患者保护他们的眼睛免受紫外线损伤同时配戴高质量的太阳镜和宽边帽子。
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 : 需要时每小时滴2滴至患眼
或
羧甲基纤维素滴眼液 : 需要时每4小时滴2滴至患眼
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氟甲龙眼药 : 0.1%的氟甲龙每次1-2滴滴入患眼,每天2-4次
如果有翼状胬肉相关的炎症,可在眼科医师的监督下外用糖皮质激素如0.1%氟米龙。
如果有持续和明显的眼部刺激征,尽管药物治疗理想但仍表明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或眼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均有效。[26]
简单切除是最直接的手术方法,但已有报告称其复发率>33%。[14]
自体结膜皮瓣移植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翼状胬肉切除后在切口上方和/或下方选取一旋转结膜瓣或剪取一游离结膜瓣覆盖在裸露的巩膜区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眼部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自体移植术后1天由 David O'Brart 医生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结膜自体移植术后的复发率令人鼓舞。[15][16][44]
对于广泛的翼状胬肉或青光眼患者,羊膜移植可用于覆盖裸露的巩膜区域。[22][25]
板层角膜成形术(部分厚角膜移植)适用于角膜变薄,生长迅速、或复发的病例。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对于生长迅速且影响视轴的病例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对翼状胬肉头部转位术由于高复发率现已不再使用。
各种药物用来减少术后复发以及治疗复发性疾病。
此类药物包括术后滴眼剂噻替派和丝裂霉素眼药水,围手术期应用的丝裂霉素和柔红霉素,氟尿嘧啶,以及在 β-放射治疗中使用的锶-90 板。[27][28][29][30][31][32][33]然而,这些药物是否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求。
另外,尽管辅助剂可以降低单纯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明显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如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巩膜溃疡或融解、甚至角巩膜穿孔等。[34][35][36]
鉴于这些潜在的并发症和对于辅助药物使用情况的随访研究有限,结膜自体移植是最受欢迎的外科技术。[25]一个10年随访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角巩膜缘的结膜自体移植与0.02%丝裂霉素相比前者可减少翼状胬肉复发,尽管丝裂霉素组没有发现长期并发症或内皮细胞损失。[37]
近来各种局部常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VEGF)被推荐用于术后辅助治疗,[38]可作为滴剂或作为结膜下注射液。综合分析表明局部应用贝伐单抗是相对安全的,此单抗只与结膜下出血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它对防止翼状胬肉复发无明显效果。[39]此类药物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尚不明显。[39][40][41]
咨询专家指导滴眼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根据翼状胬肉的特性,可以有多种手术方法。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或眼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均有效。[26]
简单切除是最直接的手术方法,但已有报告称其复发率>33%。[14][44]
自体结膜皮瓣移植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翼状胬肉切除后在切口上方和/或下方选取一旋转结膜瓣或剪取一游离结膜瓣覆盖在裸露的巩膜区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眼部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自体移植术后1天由 David O'Brart 医生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结膜自体移植术后的复发率令人鼓舞。[15][16]
对于广泛的翼状胬肉或青光眼患者,羊膜移植可用于覆盖裸露的巩膜区域。[22][25]
板层角膜成形术(部分厚角膜移植)适用于角膜变薄,生长迅速、或复发的病例。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对于生长迅速且影响视轴的病例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对翼状胬肉头部转位术由于高复发率现已不再使用。
各种药物用来减少术后复发以及治疗复发性疾病。
此类药物包括术后滴眼剂噻替派和丝裂霉素眼药水,围手术期应用的丝裂霉素和柔红霉素,氟尿嘧啶,以及在 β-放射治疗中使用的锶-90 板。[27][28][29][30][31][32][33]然而,这些药物是否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求。
另外,尽管辅助剂可以降低单纯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明显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如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巩膜溃疡或融解、甚至角巩膜穿孔等。[34][35][36]
鉴于这些潜在的并发症和对于辅助药物使用情况的随访研究有限,结膜自体移植是最受欢迎的外科技术。[25]一个10年随访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角巩膜缘的结膜自体移植与0.02%丝裂霉素相比前者可减少翼状胬肉复发,尽管丝裂霉素组没有发现长期并发症或内皮细胞损失。[37]
近来各种局部常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VEGF)被推荐用于术后辅助治疗,[38]可作为滴剂或作为结膜下注射液。综合分析表明局部应用贝伐单抗是相对安全的,此单抗只与结膜下出血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它对防止翼状胬肉复发无明显效果。[39]此类药物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尚不明显。[39][40][41]
咨询专家指导滴眼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