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脂肪瘤可发生于各部位。 根据病变位置、尺寸、可能差别及其他特征确定合适和可行的治疗措施。 由于脂肪瘤没有恶变倾向,无需一定要将其清除,但清除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特别是病变是脂肪肉瘤的可能性。

躯干或肢端浅表性皮肤脂肪瘤

出于许多原因通常需清除这种脂肪瘤:[6][13]

  • 因为美容外观

  • 如有疼痛感或令人烦恼

  • 如果尺寸增大

  • 如果担心潜在性脂肪肉瘤。

如果患者和临床医生均决定对脂肪瘤进行治疗,有 3 个可能方案:

  • 切除。

小型浅表性脂肪瘤的传统治疗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外科切除。 如果多发性脂肪瘤需清除或如果病变较大,那么全身麻醉可能更适合。 在脂肪瘤上,选择疤痕控制到最小而暴露最大化的部位的做切口线标记。 对于躯干上的病变,切口线应遵循朗氏线。 对于肢端病变,切口应遵循朗氏线或肢端长轴,视病变的准确位置而定。

A 1:1 混合 1% 利多卡因和 0.5% 麻卡因,随后在病变周围或沿着切口线浸润至皮肤和皮下组织。 一旦皮肤完全麻醉,采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直至皮下脂肪层。 然后采用电烙术将皮瓣抬高至病变边界,小心避开附近任何神经或血管。 遇到脂肪瘤被囊时,可采用尖锐或钝性分离来摘除病变。 可用夹子夹住肿瘤以提供牵引力来清除肿块。 一旦与周围组织分离,脂肪瘤会作为一个整体被移交。 对残留腔进行触诊以确保完全清除肿瘤。

肿瘤清除之后,采用电凝术或缝合结扎进行止血。 随后使用生理盐水温和地冲洗创面。 如果肿瘤和残腔较大(例如:肿块大于 5 cm),可能需要使用闭式引流。 采用埋线式间断性 2.0 或 3.0 薇乔缝合线闭合皮肤真皮层。 皮肤随后采用 3.0 或 4.0 尼龙垂直褥式缝合薇乔缝合线或单乔缝合线用于连续表皮下缝合。 采用压迫包扎以降低血肿形成可能性。 对患者进行常规创面护理指导并 5~10 天内检查创面。 5~14 天后拆线,视肿瘤部位而定。 提交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

  • 脂肪抽吸术

如果脂肪瘤柔软,且具有小结缔组织成分,可采用这种治疗方案。 由于切口较小,它可能导致疤痕较少,但是它可能无法清除全部肿块,从而更可能复发。[36] 此外,它不会提供充分的组织病理学来确认诊断,因此如果怀疑患有脂肪肉瘤时不得采用该方法。[37]

  • 脂类分解

皮质类固醇或卵磷脂注射可用来触发脂类分解。[6][38] 这些注射导致脂肪组织萎缩,通常用于直径小于 2.5 cm 的脂肪瘤。3~4 周内发生反应。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并未清除肿瘤,肯定会复发且会发生不可预知的疤痕和纤维化。该疗法仍然备受争议。

针对 Dercum 病患者的治疗包括症状管理,包括切除最疼痛的脂肪瘤。 脂肪抽吸术已有使用,但不提倡。[24]

腹膜后脂肪瘤

因为腹膜后脂肪瘤较罕见,可将该部位的脂肪瘤按照脂肪肉瘤进行治疗,直至确诊为止。 外科治疗应以实现肿瘤完全外科切除为目标,必要时采用整块切除。[35] 通常,切除包括肿瘤肿块自身,连同横隔膜至骨盆的腹膜后脂肪。

胃肠道脂肪瘤

如果胃肠道脂肪瘤足够大,引起梗阻症状或显著性出血,则表示需进行外科切除术。 这可通过腹腔镜下或开腹式分部切除术得以实现,视脂肪瘤准确位置和特征而定。

非典型部位脂肪瘤

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肾上腺、腮腺、咽旁间隙、乳房、纵隔膜、胸膜、气道、心脏、上腔静脉、脑部及脊柱内区域等非寻常部位的脂肪瘤治疗。 这类病例的一般治疗原则是密切观察。 但是,如果担心病变为脂肪肉瘤,则需进行外科切除术。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