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目前可供腕部腱鞘囊肿治疗使用的最佳证据为非随机对照研究。 现已公布的随机和非随机试验缺乏方法学的细节和足够的成果指标,就简单的对照而言不适于确定临床治疗的相对有效性。[19]

腱鞘囊肿主要是表面畸形,一线治疗一般采用保守疗法。 若囊肿影响美观或者在受肿块影响后继发局部神经血管结构受损,则可做进一步干预(抽吸或手术)。 通常采用外科切除术来治疗与腱鞘囊肿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患者。 极少发生手指/手完全去血管化,因此通常可采取非紧急但及时的手段进行外科干预。

观察

考虑腱鞘囊肿为最常见的手部良性肿瘤,且腕部未有恶性退行病例报道,则最合适的初步治疗为观察或保守治疗措施,例如调整活动以规避引发疼痛的腕关节位置或采用腕掌侧夹板疗法来控制疼痛。 可无限期持续观察,并将进一步的治疗用于神经血管受损、疼痛、功能受限或表面畸形。 保守疗法会使多达 58% 的成人和多达 93% 的儿童在为期 9~12 个月内自发消退。[20][21]

镇痛

患者可能报告某些不适或疼痛,尤其在活动后。 通过 NSAID 和活动调整通常可缓解该疼痛。 在进行性加重不适感的活动期间穿戴压迫裹带或腕部支撑护具也可有所帮助。

囊肿抽吸

囊肿穿刺及引流(注射或不注射皮质类固醇)是腕背侧腱鞘囊肿封闭治疗的主要形式,可兼具治疗性和诊断性。 不建议抽吸腕掌侧腱鞘囊肿,因为该位置囊肿与桡动脉关系紧密。

虽然抽吸可在门诊完成,但当囊肿柄直接延伸到腕关节内时,必须小心谨慎。 化脓性关节炎是该项手术的一种罕见但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据报告,背侧腱鞘囊肿抽吸的单次穿刺及引流成功率为 13%。若此后将腕部通过夹板治疗 3 周,则该项手术的成功率可升至约 40%,而在多达 3 次治疗后,成功率会升至约 85%。[20][22][23] 进一步研究的证据表明单纯抽吸可获得 33% 的成功率,这与在注射皮质类固醇条件下抽吸所获的成功率相似。[24] 但是,注射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减少感染并提高成功率。

腕背囊肿针刺可导致整体减压,多次针刺囊肿底或柄可将消退率提高到 42%。[20] 多次针刺可能会引起疼痛或不适,可能有必要注射局部麻醉药。

据报告,注射硬化剂(例如十四烷基硫酸钠)的失败率高达 94%,目前不予推荐。[25]

手术切除

若囊肿疼痛,外观令人不快且患者希望将该肿块切除,则可采取外科手段处理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的囊肿。 当感觉异常、肌无力或者血管功能不全时,建议将手术作为一线疗法。

手术是最成功的疗法,但并非可完全保证痊愈。手术选项包括有效的开放切除与关节镜下减压和切除术。虽然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是患者必须意识到表面肿块消除将以留下手术瘢痕为代价,并且当囊肿包裹神经血管结构时,则不能整个切除。

当沿着腱鞘囊肿柄移除其周围环绕的正常组织后,可减少腕背侧腱鞘囊肿复发。但是,必须小心避免舟月骨的骨间韧带受损,否则可能发展成导致舟月骨分离。腕掌侧腱鞘囊肿通常紧密围绕或附着在桡动脉上,复发率略高。在这些患者中,术后可保留腱鞘囊肿四周环绕的组织,以免损伤或切开动脉。术后固定腕部有助于降低复发率,但术后应相对尽早开始活动以降低僵硬风险。

开放手术后的复发风险各异。 通常,腕背侧腱鞘囊肿复发率为 3%~9%,腕掌侧腱鞘囊肿复发率为 7%~19%。

关节镜手术的好处在于能够治疗在体检时可能注意到的任何其他关节内病变。 关节镜下切除后的复发率为 7%~11%。[4][26][27][28][29]

其他治疗

既往有闭合性破裂报告,并常在患者描述中见到。 以往的闭合性破裂技术包括用力按摩,并且甚至还有拿厚重的家庭书籍敲击腕背侧腱鞘囊肿的报告。 笔者不建议采用这些疗法,并且它们甚至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或囊肿周围结构受损。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