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因素包括中耳疾病、咽鼓管功能障碍、耳科手术史、耳部气压伤、先天性异常(例如,腭裂、颅面畸形、特纳综合征或唐氏综合征)。[14][18][19]

听力受损

通常显示传导性听觉受损。耳蜗损伤或之前存在听力受损(例如,先天性或老年性耳聋)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兼有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成分的混合型听力受损。在某些患者中听力可能正常。

耐抗生素治疗的耳分泌物

可能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的复发性或慢性化脓性耳分泌物常见于后天性胆脂瘤中。

分泌物恶臭,但可能不多。

内陷袋中的上鼓室痂皮

耳镜检查通常显示上鼓室(中耳上部分)、松弛部或紧张部(通常为后上方)中的痂皮或角蛋白,伴或不伴鼓膜穿孔。上鼓室(中耳上部分)胆脂瘤[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上鼓室(中耳上部分)胆脂瘤来自 Susan Douglas 医生的个人教学集锦 [Citation ends].上鼓室内陷袋(中耳上部分)[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上鼓室内陷袋(中耳上部分)来自 Susan Douglas 医生的个人教学集锦 [Citation ends].

完整鼓膜后方的白色肿块

发生在先天性胆脂瘤中。

其他诊断因素

耳鸣

可能与受损耳的听力受损有关。

耳痛

罕见。疼痛可能是疾病已经进展的特征。

味觉改变

因面神经受到影响 (VII) 而发生。

眩晕

若半规管受到侵蚀,则会发生。

面神经无力

若疾病累及面神经 (VII),则为胆脂瘤的一种罕见并发症。[39][40]

危险因素

中耳疾病

后天性胆脂瘤通常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常有中耳疾病既往史,例如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通常情况下,因中耳炎所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致中耳腔负压(类似真空),促使鼓膜内陷。[23]形成内陷袋。

这些囊袋最初可以自我清洁。但是,囊带颈部可能缩窄并聚集鳞状细胞、体积增大并导致胆脂瘤形成。[4]

耳科手术

可能因存活角质形成细胞植入中耳裂缝而产生。

耳部外伤性冲击伤

可能因存活角质形成细胞植入中耳裂缝而产生。

先天性异常

患有颚裂、颅面畸形、特纳综合征或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发展为胆脂瘤的风险增加。[14][18][19] 这一增加的风险系继发性咽鼓管功能不良所致。

家族史

患有中耳疾病和/或有胆脂瘤家族史的儿童发展成为胆脂瘤的风险增加。[23][3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