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Virchow三联症仍旧是常用的阐述静脉血栓栓塞成形的病因模型。[9]

  • 血管壁损伤: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促进血栓形成,常发生于静脉瓣。外伤、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手术、静脉采集、以及中心静脉置管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10]

  • 静脉淤滞:血流不畅和淤滞可促进血栓的形成。静脉淤滞和充血可导致瓣膜损害,并可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以下因素会增加静脉淤滞的风险:年龄>40 岁、缺乏活动、全身麻醉、瘫痪、脊髓损伤、心肌梗死、既往脑血管意外 (CVA)、静脉曲张、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以及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血液高凝:其他某些情况(包括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也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这包括肿瘤、高雌激素水平(肥胖、妊娠和激素替代治疗)、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败血症和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V因子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和蛋白S缺陷、抗凝血酶Ⅲ缺乏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

腿部深静脉系统最容易形成血栓的部位正好位于静脉瓣膜之上或之下。[11][12] 通常会自行性消退。然而,当血栓延展时,会向近端延续生长,并横跨静脉管腔。大多数时候在血栓在最外周会有少量血流通过,但也有完全阻塞的情况发生。栓塞从小腿静脉开始向近心端延展。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妊娠期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会在腹股沟或髂静脉开始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似乎要高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13] 血栓并非形成于肺血管中。因此,当血栓脱落并堵塞肺血管时,即发生肺栓塞 (PE)。[14] 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与深静脉血栓直接相关。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