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70岁老年女性因意外跌落导致髋部骨折急诊入院。既往有骨质疏松症及椎体骨折病史。无静脉栓塞病史。体格检查发现左腿外旋,并且主动或被动运动均引起剧痛。腿部无水肿,触诊发现小腿无触痛。该患者肌酐50 mL/min,凝血指标正常,手术推迟。由于外伤和肢体固定,该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的风险增加,术后需要进一步评估栓塞的风险。

案例#2

患者女性,65 岁,已知卵巢癌 IV 期,因恶心呕吐 5 天入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部膨隆且有压痛,肠鸣音减弱。腹部 X 线平片显示小肠扩张,提示小肠梗阻。实验室检查提示急性肾损伤,其中尿素 18 μmol/L,肌酐 250 μmol/L。凝血指标和血红蛋白正常。该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由于恶性肿瘤而增加。

其他表现

在对有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时,以下情况应予特殊考虑: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或存在高度血栓风险的正在接受化疗的门诊患者。病态性肥胖或体重<50 kg 也需要调整预防用药的剂量。老年患者可能有肾功能受损,因此必须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或避免使用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首选用于稳定状态,因此,急性住院时血清肌酐若有瞬时改变可能需要对肌酐清除率进行直接测量。一些推荐用于血栓预防的药物可能由于其致畸性或缺乏安全性数据,而未批准用于妊娠女性。以上情况中的一部分可遵照指南,但对于特定患者的血栓预防治疗必须加入临床的判断。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