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缺陷家族史、唐氏综合征以及妊娠期间饮酒。

左胸骨旁收缩期杂音

这种杂音通常是全收缩期杂音,不会随着吸气加剧(与三尖瓣反流不同)。

通常可以很容易地听到此种杂音;一般而言,缺损越小,杂音越响亮。

发育迟滞

在患有不明原因发育迟滞的婴儿和儿童中,应先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呼吸短促

活动时呼吸短促易放生于长期中度分流的患者。婴儿也可能在进食和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和呼吸短促。

其他诊断因素

反复肺部感染

在未接受手术治疗的大型缺损患者中,可能由分流方向逆转引起,尤其当患者伴有杵状指和/或紫绀体征时。

第二心音肺动脉瓣成分响亮

这是一种肺动脉高压体征,通常在发生明显左向右分流时出现。

紫绀

见于分流逆转病例(艾森门格综合征)。

原因是大型未矫正的室间隔缺损分流导致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压力上升,迫使缺氧血直接进入左心和体循环。

肺循环中血流量下降进一步造成了紫绀。

杵状指

杵状指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有关。

近期心肌梗死(通常在 2~5 天内)

近期心肌梗死病史可提示获得性室间隔缺损。

近期外伤

创伤可能会室间隔缺损,但比较罕见。

危险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

包括室间隔缺损在内的先天性心脏缺陷更可能发生于存在此类缺陷家族史的患者中。[8]

唐氏综合征(21 三体)

大部分唐氏综合征患者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包括 3 型室间隔缺损;35% 的 3 型缺损患者患有唐氏综合征。[8]

妊娠期间饮酒

妊娠期间饮酒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缺陷(包括室间隔缺损在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1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