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危险因素包括 BMI>30 kg/m^2、限制性胸部疾病、CNS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阻塞性气道疾病。

其他诊断因素

男性

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患者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2:1。[23]

呼吸困难

可见于大多数通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中。[16][23][28] 随着综合征的进展,通气不足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然后是静息时呼吸困难。

日间嗜睡

可见于大多数通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中。[16][23][28]由夜间通气不足造成的日间嗜睡可能继续进展,并与清晨头痛和疲乏的症状相关。

清晨头痛

可见于大多数通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中。[16][23][28]

咳嗽受损

可见于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16][28]若出现造成呼吸肌无力的咳嗽障碍,则可能使患者的病程恶化。

下呼吸道反复感染

可见于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16][28]如果某种疾病造成了呼吸肌无力,则下呼吸道反复感染可能使患者的病程恶化。

BMI>30 kg/m^2

可见于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患者,其患病率随着 BMI 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3]

第二心音中的肺动脉瓣成分 (P2) 增强

可见于大多数通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中。[16][23][28]

下肢水肿

可见于大多数通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中。[16][23][28]

右侧第三心音(S3 奔马律)

可见于大多数通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中。[16][23][28]

左侧第四心音(S4 奔马律)

可见于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发陈-施氏呼吸的患者。

危险因素

体质指数 (BMI)>30 kg/m^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患病率随着 BMI 的增加而显著升高。[23]

限制性胸部疾病

患有胸壁畸形(脊柱后侧凸、纤维胸或胸廓塌陷)和神经肌肉疾病,尤其是杜氏肌营养不良和其他类型的肌肉萎缩症和脊肌萎缩症的患者都面临患通气不足的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此类疾病包括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例如特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陈-施氏呼吸。另一种中枢性但较罕见的疾病是先天性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24]

阻塞性气道疾病

阻塞性气道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发展成肺泡通气不足。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