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包括男性、先前存在局部组织损伤或炎症病史、糖尿病和免疫抑制。

软组织肿胀

肿胀常无痛,且在面颈部放线菌病例中,肿胀可涉及颌下或颌周部位。

其他诊断因素

多个窦腔

若窦腔末端为皮肤,则可被肉眼发现。

皮肤色素减退

可见覆盖损伤处的皮肤有浅红或黛青色改变。 面颈部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举例[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面颈部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举例由德国柏林 CBF 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口腔和颌面部整形外科主任 Juergen Ervens 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

咀嚼困难

如果疾病影响到咀嚼肌,则可出现咀嚼困难。

全身性症状

可能包括低热、体重减轻、疲乏或厌食。

非特异性。 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排便习惯改变

胃肠道放线菌病的症状可无特异性;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腹部不适

非特异性症状可与腹部或盆腔放线菌病有关;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恶心和呕吐

非特异性症状可与腹部放线菌病有关;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腹部肿块感

非特异性症状尤其可见于腹部放线菌病;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阴道出血或分泌物

盆腔放线菌病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干性或排痰性咳嗽

可见于胸部放线菌病。

痰中带血

可见于有胸部放线菌病和排痰性咳嗽的患者。

呼吸短促

胸部放线菌病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胸痛

胸部放线菌病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CNS 放线菌病所致的脑内占位性病变无特异性特征。 可伴颅内压升高。

危险因素

口腔损害或炎症

龋齿、拔牙、保守牙科手术、牙龈炎、牙龈创伤、牙部感染以及口腔卫生不良可导致放线菌侵入口腔黏膜。[26][27]

糖尿病

白细胞功能障碍有利于放线菌侵入。 此外,糖尿病溃疡可促进微生物侵入。[26]

免疫抑制

医源性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状态,尤其是慢性肉芽肿病有助于放线菌的侵入。[26]

由瘤变、外伤或放射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有助于放线菌的侵入。[26]

宫内节育器

由 IUD 诱发的组织损伤可增加骨盆放线菌病风险。[28][29][30]

误吸

误吸,可发生于诸如痴呆或酗酒等状况下,并可增加肺放线菌病发生的风险。[31]

男性

男性与女性比例在 1.5:1 到 3:1 之间。[7]

营养不良

有助于放线菌的侵入。[2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