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甲型肝炎病毒的直径为27nm,是一种正二十面体颗粒的RNA病毒,无包膜。[6]甲型肝炎病毒电镜下图片[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甲型肝炎病毒电镜下图片CDC/Betty Partin;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由于无脂质包膜,甲型肝炎病毒对胆汁溶解有抵抗力。[17]该病毒耐酸、耐低温及洗涤剂。可被福尔马林和含氯消毒剂灭活。该病毒存活于人的双手和污染物,在高于185°F(85℃)的温度时失活。[18][19]在海水、淡水、废水及土壤中,甲肝病毒可长时间存活。[18]该病毒通过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病理生理学

HAV经粪-口途径侵入人体后,经肠上皮细胞运输(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过肠系膜静脉入肝后,病毒进入肝细胞,然后通过RNA依赖性聚合酶在细胞质内进行复制。目前甲肝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有证据表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能在肝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如图所示,由HLA限制性的HAV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所介导。[20][21][22] 另外发现,还发现γ-干扰素在清除感染肝细胞过程中发挥作用。[20]病毒激发机体过强的宿主反应(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感染期HAV RNA滴度急剧下降)与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23]甲肝病毒由肝细胞播散入肝窦及胆小管,然后经胆汁排入肠道,而后经粪便排出。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