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慢性鼻窦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并表现出多种症状。初始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应当对各病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及治疗,并且通常在接受治疗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延迟。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鼻窦炎特别小组确立了鼻窦炎诊断的主要和次要临床因素。认为这对于鼻窦炎的诊断非常重要。[17]

  • 主要因素是:面部疼痛/胀满,鼻塞,流涕/颜色异常的鼻后滴漏,嗅觉减退/失嗅,检查发现脓液,和发热(仅在急性鼻窦炎)。

  • 次要因素包括:头痛、非急性发热、口臭、牙痛、疲乏、咳嗽和耳痛/闷/胀满。[17]

诊断要求至少具有两个主要因素或一个主要因素两个次要因素持续超过12周。2003 年,定义成人慢性鼻窦炎的特别小组强调称,身体的放射学检查 (CT 扫描) 上必须同时存在鼻窦炎症表现。[12]2007 欧洲和 2015 美国的临床实践指南确认了这些诊断标准,并用来确定进一步的治疗。[18][19]

临床评估

病史应当包括既往与现有的鼻部症状的病程,加重/缓解因素,既往的鼻/鼻窦手术史,目前的用药情况,既往治疗和持续时间。提示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和常年性鼻痒,打喷嚏,清水涕,鼻塞,和眼睛刺激)和哮喘的症状应该记录。体格检查时,如果有感染,上颌窦和额窦区域的触诊可有压痛。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这一症状,且该症状在急性鼻窦炎中更有意义。

检查

所有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前鼻镜检查,可使用鼻窥器和光源甚至耳镜。患者转诊到相应的专科后最好立刻进行鼻内窥镜检查。[20]两者可能显示中鼻道颜色异常的鼻分泌物/鼻后滴流,鼻息肉/黏膜息肉样变,水肿或红斑(中鼻甲外侧区域),和鼻腔中广泛/局限的水肿,红斑或肉芽组织。

在第一次出现症状时,通常不推荐鼻窦CT(未增强)。此时,应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做出诊断。如果患者经过内科治疗没有改善,则应在内科治疗后进行鼻窦 CT 扫描,以确定诊断和疾病分期,并为外科干预提供解剖学评估。[21]冠状面图像1-3 mm层厚连续断层扫描可以出色地评估4个鼻窦(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及它们的流出通道。MRI是对CT的补充,通常当怀疑为鼻窦炎症的颅内波及,真菌疾病,或肿瘤时使用。当出现复发性或难治性鼻窦炎时,应推荐至专科医生处并确认慢性鼻窦炎的诊断。

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过敏原测试(划痕实验,皮内或RAST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过敏状态。除非患者对于经验治疗疗效不佳,否则没有必要进行鼻腔鼻窦培养。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