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慢性:每8小时口服250mg,疗程3-4周;或者每12小时口服500mg,疗程3-4周;急性加重:每8小时口服500mg,疗程10天;或者每12小时口服875mg,疗程10天。
更多或
头孢呋辛 : 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疗程至少10天。
克拉霉素 : 口服(速释型)250-500mg每日2次,疗程10天,或3-4周更佳。
或
克林霉素 : 口服300mg每日4次,疗程至少10天。
更多或
左氧氟沙星 : 慢性:每日1次口服500mg,疗程3-4周;急性加重:每日1次口服750mg,疗程5天。
更多尽管没有一个抗生素是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药物,但抗生素已经成为治疗的主流。它们也用于急性加重。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根除细菌感染。初始进行经验性长疗程抗生素治疗来帮助明确诊断(CT检查前治疗)。特别小组推荐 12 周疗程,[20]但证据力度不强,且在临床实践中不常用。一篇系统评价推荐短疗程(<3 周)抗生素治疗作为治疗选择,这些抗生素不包括大环内酯类,因为有证据表明只有长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特定患者才有效。[26]
根据美国鼻科学会的社会调查,大多数鼻科学家使用的最短治疗疗程为3-4周。风险包括过敏反应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还应该考虑局部用药的过敏性。
对于初始抗生素治疗感染效果不佳的患者,推荐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的抗生素治疗(基于内镜,从中鼻道获得的样本)。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发布安全性警告,称对于有其他治疗选择的鼻窦炎、支气管炎和无并发症尿路感染患者,与氟喹诺酮类相关的严重副作用超过其益处。[27]FDA 建议,对于上述患者,仅应在无其他替代选择情况下考虑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鼻内布地奈德 : 每侧鼻孔32-64μg(1-2喷),每日1次,最大量256μg/d
或
鼻用丙酸氟替卡松 : 每侧鼻孔100μg(2喷),每日1次;或每侧鼻孔50μg(1喷),每日2次。
或
鼻用莫米松 : 每侧鼻孔 100μg(2 喷),每日一次
或
鼻用曲安西龙 : 每侧鼻孔110μg(2喷),每日1次。
或
鼻用氟尼缩松 : 每侧鼻孔50μg(2喷),每日2次。
通常用于局部的抗炎效应。可以长期使用。对于伴有和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安全有效。[28][29][30][31][32]
黏膜收缩保证了鼻窦的引流并使黏液生成的总量减少。
风险非常小。鼻出血是常见的主诉。[29][30]没有经过正确指导的患者常直接朝着鼻中隔喷药。这可以引起Kiesselbach区(前鼻中隔)的表面黏膜脱落并导致鼻出血。避免鼻出血的关键因素是正确使用喷雾剂,朝着鼻腔外侧壁远离鼻中隔的方向喷药。常规的鼻腔卫生和湿化进一步减少这项风险。
全身吸收是微不足道的。真菌双重感染很罕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鼻用羟甲唑啉 : (0.05%)每侧鼻孔2-3喷,每日2次,最多6喷/d
或
鼻用苯肾上腺素 : (0.25%-1%):当需要时,每4小时每侧鼻孔1-2滴/喷
伪麻黄碱 : 当需要时每6小时口服(速释型)60mg;或者当需要时每12小时口服(缓释型)120mg;最大剂量240mg/d
减充血剂可以用于症状缓解。有助于减少组织水肿,帮助引流,促进鼻窦开口开放。
可用的剂型有局部和口服剂型,他们各自在作用方法上稍有不同。局部剂型通过收缩发炎的和肿胀的鼻黏膜几乎即刻改善症状。减血充剂有产生耐受性,药物性鼻炎和撤药反弹的风险,所以局部鼻用剂型的连续使用日期不得超过3-5天。
用于减充血的口服全身剂型使用时间需要多于3天。它们是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能减少鼻血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氯雷他定 : 需要时 10 mg 口服,每日一次
或
非索非那定 : 当需要时每12小时口服60mg;或当需要时口服180mg,每日1次
或
地氯雷他定 : 当需要时口服5mg,每日1次
或
马来酸氯苯吡胺 : 当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速释型)4mg,最多24mg/d
或
鼻用氮卓斯汀 : 当需要时每12小时每侧鼻孔2喷
或
西替利嗪 : 当需要时5-10mg/d,单次口服或者分成两次服用
扎鲁司特 : 口服20mg,每日2次
或
孟鲁司特 : 10mg口服,每日1次
或
齐留通 : 1200mg口服(缓释型)每日2次
如果鼻窦有明显的过敏症状(例如,打喷嚏,眼睛痒和鼻漏),且症状常常是季节性的,可以选择性使用抗组胺药物。经验性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可以在初始治疗时尝试。一些患者更喜欢通过鼻内抗组胺药物直接治疗。治疗后没有改善的患者可以做过敏原测试。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作为二线用药。其抑制与炎症相关的白三烯通路。最初是为哮喘患者开发的药物,现在已经主张在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或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中应用。[32][34]
症状显著的患者药物治疗失败,在治疗后CT仍有鼻窦炎症,被认为适于手术。对于病变范围广,有手术史,或者需要在解剖敏感区域(例如额窦或蝶窦)手术的患者,应提倡使用图像引导手术。把 CT 扫描下载到电脑中,在术前将患者的头部与 CT 扫描坐标匹配。[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图像引导的内镜鼻窦手术使用光学基础的手术导航系统来自Raj Sindwani医生的个人收藏 [Citation ends].此系统利用红外/电磁技术追踪鼻窦内的手术器械尖部和患者头部。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在手术导航工作站的术前计划来自Raj Sindwani医生的个人收藏 [Citation ends].鼻窦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脑损伤或脑脊液漏,眼眶损伤(淤青,复视或失明),鼻窦疾病残留或复发,需要再次手术。严重并发症(颅内和眼眶)非常罕见 (<1%)。[34][37]当术前给患者咨询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说明,术后鼻塞改善最显著,面部疼痛和流脓涕改善程度为中等,但是头痛和失嗅改善最不明显。[38]乏力和躯体疼痛在ESS术后也会有所改善。[39][40]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甲强龙 : 第一天口服24mg,接下来5天每天逐渐减少4mg
在术前准备和急性加重时使用。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