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腺苷 : 成人:起始剂量 6 mg,静脉使用,若无效果,在 1-2 分钟后给药 12 mg,若仍无效果,可再一次在 1-2 分钟后给药 12 mg,总剂量最大为 30 mg
可导致AV结传导阻滞伴心室率减缓或房性心动过速停止。[13]影响是短暂的。[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静脉使用6 mg腺苷的反应Sarah Stahmer, MD收集 [Citation ends].
心室反应率一过性减缓伴有持续性心房活动表明存在心房扑动或局灶性 AT。心房扑动具有房性大折返径路的特征性锯齿形模式。局灶性 AT 将会显示带有等电位线的离散 P 波。
对腺苷没有反应表明存在窦性心动过速或局灶性 AT,并且强有力地表明心律并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
腺苷将会终止某些形式的房性心动过速。[14]
地尔硫䓬 : 成人:起始剂量 0.25 mg/kg,静脉使用,然后以 10 mg/小时的速率输注,请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取有关剂量的进一步指导
或
艾司洛尔 : 成人:起始剂量 500 μg/kg,静脉使用,然后以 50 μg/kg/分钟的速率输注 4 分钟,若无反应,5 分钟后,重复负荷剂量给药并增加输液量,请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取有关剂量的进一步指导
维拉帕米 : 成人:起始剂量 5-10 mg,静脉使用,若无效果,30 分钟后给药 10 mg,请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取有关剂量的进一步指导
或
美托洛尔 : 成人:起始剂量 5 mg,静脉使用,可每 5 分钟重复一次,最多 3 剂
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助于控制心室率或中断心动过速。[1]
若最近使用过或怀疑使用过外源性儿茶酚胺、可卡因或酒精并且伴有儿茶酚胺过量的临床特征(激越、发汗和高血压),应当怀疑儿茶酚胺过量。
支持治疗和去除致病药物是一线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治疗无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并纠正相关的电解质紊乱。
如果怀疑心律失常是由可卡因诱发的,则应小心谨慎地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1][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有近期可卡因使用史的 35 岁患者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Sarah Stahmer, MD收集 [Citation ends].阻滞 β 受体会导致循环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激活 α 受体,且对 β 受体无拮抗作用。这可能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血管痉挛。
β-受体阻滞剂一般仅适用于不吸食可卡因、通过支持治疗难以治愈、存在心肌缺血证据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鉴于存在多种病因和潜在机制,针对局灶性 AT 的任何药物干预的效果经常不可预测。因此,对于稳定性患者而言只要存在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则应选择短效药剂,一旦出现副作用可及时终止。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活动性肺部疾病患者也应避免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伊布利特 : 成人(体重≥60 kg):1 mg,静脉使用,持续 10 分钟;成人(体重<60 kg):0.01 mg/kg,静脉使用,持续 10 分钟;若初次输液结束后 10 分钟内心律失常未终止,可以重复给药
或
胺碘酮 : 成人:150 mg,静脉使用,持续 10 分钟,然后以 1 mg/分钟的速率输注 6 小时以上(总剂量为 360 mg),再以 0.5 mg/分钟的速率输注 18 小时以上(总剂量为 540 mg)
难治或对腺苷、β 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有禁忌的患者可通过这些二线药物治疗获益。
胺碘酮治疗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非常有效。其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组织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和功能性不应期,减慢起搏细胞自律性,并减慢AV结传导。因此在这种治疗开始时应密切监测患者。
据报道,伊布利特对一些局灶性 AT 病例有效,但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建议使用连续的心电图监测,对具有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应特别谨慎。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氟卡尼 : 成人:起始剂量 50 mg,口服,每 12 小时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300 mg
或
普罗帕酮 : 成人:(速释型)起始剂量 150 mg,口服,每 8 小时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900 mg;(缓释型)起始剂量 225 mg,口服,每 12 小时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850 mg
二线药物治疗难以治愈的患者应转诊进行心脏内科咨询。某些病例心脏复律可能有效;如果疾病机制是折返性的,则心脏复律通常有效。其他形式的局灶性 AT 通常对电干扰治疗抵抗。可能有效的药物是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由于这些药物具有产生不良副作用的风险,因而建议在考虑使用这些疗法时进行心脏内科咨询。
在某些局灶性 AT 病例中,电干扰可能有效。当患者不稳定,心律失常明显为非窦性且血流动力学已明显受损,则可适当尝试直流电复律。
电干扰通常仅在疾病机制是折返性的情况下有效;其他形式的局灶性 AT 通常对电干扰治疗抵抗。
如果确定了潜在病因,则应予以治疗。
若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正在服用地高辛,其心律为房性心动过速并伴有房室阻滞的证据,应怀疑地高辛中毒。
当房性心动过速是地高辛中毒的表现时,则治疗的重点应为支持治疗,去除地高辛,优化其容量状态,如有钾不足则补钾。[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正在接受地高辛治疗且钾浓度为 2.8 mmol/L (2.8 mEq/L) 且伴有 2:1 房室结传导阻滞的 88 岁女性患者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Sarah Stahmer, MD收集 [Citation ends].该方法通常可恢复窦性节律。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地高辛免疫抗原结合片段 : 成人:剂量使用说明请咨询专科医生
对于存在顽固性心律失常证据的患者,特别是心室性或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V传导阻滞的患者,可自地高辛特异抗体片段(Fab)治疗中获益,因其可与地高辛结合。[17]
儿科房性心动过速不常见,主要见于婴儿和儿童。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经常是持续的,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典型治疗对其无反应;经常观察到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
儿科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包括使用药物抑制心律失常和/或控制心室反应以及导管消融。β 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和胺碘酮作为一线药物干预措施,经常可以有效控制心率。许多儿童的心律失常会自发消退。
由于胺碘酮的添加剂苯甲醇可能会促发代谢性酸中毒和喘息综合征,因此胺碘酮不可用于<1 个月的婴儿。[18]
持续性心动过速患者通常需要导管消融,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复发率低。
应当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于儿童的药物治疗。
许多持续性和/或反复发作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被转诊至导管消融术治疗。其成功取决于起源位置和潜在机制。[16]
导管消融术是由电生理专家进行的专门干预。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