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没有证据表明任何特定基因的变异会使成瘾的易感性增加。成瘾基因组学研究和双生子家系队列研究均提示,某些等位基因的变异会使兴奋剂依赖的易感性增加。[6]我们还了解到在所有药物的成瘾过程中,伏隔核壳部富含多巴胺的神经元极大受累,并且众多基因多态性可以改变多巴胺代谢。全基因组连锁和关联研究已表明,几个区域和基因与酒精成瘾有关联,最新研究表明其与烟草成瘾也有关联,但这个研究领域的进展速度比预期要缓慢。

病理生理学

可卡因产生多种效应,其中的很多效应该是通过阻滞可产生短暂性高肾上腺素能状态的去甲肾上腺的再摄取实现的。可卡因可以阻滞所有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再摄取。与其他滥用药物不同,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均可直接激活 DNA,以产生更大量的钙调蛋白激酶 II。这会导致心肌肥厚并使心肌细胞胞质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7][8]上述效应均会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9]儿茶酚胺含量的急剧升高会促使有潜在冠心病的个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使原先存在脑畸形的个体发生卒中。如果这种高肾上腺能状态极其严重,并且是由于体内藏毒所致的,那么高热、癫痫和室性心律失常(常为缓慢单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都会发生,死亡也往往会随之而来。[10]急性中毒或多或少与剂量相关,但是耐受现象在首次用药就会出现。慢性使用与神经化学和解剖学的改变相关,这些改变则与中毒或死亡(少见)有所关联。的确,人们通常认为临死之前检测的血液可卡因浓度与尸检时检测的血液可卡因浓度并无关联,而且在两种情况下,可卡因浓度与观察到的症状都无关联。

现在大多数被贩卖的可卡因中都掺杂着一种叫做左旋咪唑的老式驱肠虫药物,其中的缘由目前仍不清楚。左旋咪唑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主要还是由于其导致的网状血管病变而使患者陷入麻烦或到急诊科就诊。[11]上述情况可能会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栓性血管病变和局限于面部和耳部的紫癜。耳垂坏死也已有报道。除了血液学的异常,免疫学检测会一直显示出核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p-ANCA) 的存在。尽管组织坏死已有报道,但是在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和抗组胺药后,患者症状往往会快速缓解。

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近来发现左旋咪唑在人体内会转化成阿米雷司。[12]阿米雷司的长期摄入可能会导致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H)。左旋咪唑在人体内转换为阿米雷司的转换率目前还未确定,但鉴于很多滥用者报告称每日摄入高剂量可卡因,他们中的很多个体似乎很可能已经因摄入足够多的左旋咪唑而最终导致 IPH 发生。[13]在 IHP 完全形成之前,症状往往并不明显,并且除非使用心导管插入术,否则可能会完全错过诊断机会。虽然用于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H) 的药物已处于研发阶段,但目前尚无已知的治愈方法。

HE 染色肺部切片来自一位 56 岁男性长期可卡因滥用者,该患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该患者生前主诉呼吸短促已存在数周之久。发现肺泡隔增厚;若干血管的内壁增生明显。肺泡之间分散的深黑色细胞为包裹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此为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常见发现[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HE 染色肺部切片来自一位 56 岁男性长期可卡因滥用者,该患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该患者生前主诉呼吸短促已存在数周之久。发现肺泡隔增厚;若干血管的内壁增生明显。肺泡之间分散的深黑色细胞为包裹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此为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常见发现来自 Steven B. Karch 医生的收集;经允许使用 [Citation ends].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