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兴奋剂滥用史、犯罪生活方式、多种物质滥用、走私毒品史和参与非法制造毒品史。

过分警戒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过分觉醒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焦虑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幻觉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胸痛

可见典型或非典型的心前区痛。 此外,胸膜炎性胸痛也常见于急性吸食或鼻吸毒品之后。

重要的是要排除心脏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和瓣膜病变。

偏执

更常见于大量使用甲基苯丙胺之后,或使用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 之后。

血压(blood pressure,BP)升高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12] 也见于慢性使用的结果。

是一种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的表现。[13][14]

瞳孔放大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是一种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的表现。

心动过速

在急性使用病例中有过报道。[12]

低钠血症

最常出现于急性使用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 之后。[2]

皮肤搔抓、皮损、表皮脱落

见于急性使用和慢性滥用恶化的病例。

龋齿、牙龈疾病、“甲基安非他明嘴”

常见于慢性使用。[15]

往往可出现因磨牙所致不寻常的牙齿磨损,并且因为口干和苯丙胺的直接作用导致牙齿损坏加重和牙龈疾病。[13][14]

牙关紧闭、磨牙症

可见于急性和慢性滥用。

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中毒或慢性并发症,例如肺动脉高压或瓣膜病变。

体温过高

常见于使用数小时之后。

这是中枢神经系统 5-羟色胺能和多巴胺能刺激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和直接肌肉毒性增强的一种表现。

少见,但在过量使用时,可危及生命。

其他诊断因素

防卫/多疑行为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欣快

常出现于紧急使用甲基苯丙胺和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 之后。

警觉性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注意力增强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头痛

与急性或慢性滥用有关。

易怒

多见于慢性使用和大量使用之后。

攻击

多见于慢性使用,并作为寻觅毒品行为的一部分,但也可见于急性使用的情况。

恶心、呕吐

可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抑郁症

常见于慢性使用。

厌食

慢性滥用会出现食欲下降并导致体重减轻。

运动增加

常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兴趣缺乏

见于苯丙胺戒断反应。

咯血

见于吸食或注射甲基苯丙胺后发生气道损伤或肺栓塞时。

容易产生移情作用

更常出现于急性使用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 之后。

不停地来回走动

见于急性使用之后。

心律失常

在急性高剂量使用病例中有过报道。[12]

血管炎

在慢性使用的重性病例中报道过。[12]

脑出血

罕见于急性使用。[12]

危险因素

兴奋剂滥用既往史

增加了用急性或慢性毒性解释目前临床现象的机会。

暴力或犯罪“生活方式”

甲基苯丙胺的非法制造和分销与该毒品的使用相关。 此外,甲基苯丙胺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暴力阈值降低。

多种物质滥用

苯丙胺滥用同时伴随着其他药物滥用增加,如酒精、γ-羟丁酸(GHB)、可卡因、氯胺酮和大麻,往往在一个俱乐部或派对的氛围下一起使用。

人体藏毒史或毒品在体内延迟释放方式的吸毒史

人体藏毒即将装有甲基苯丙胺的包装袋藏于胃肠道进行跨国运输,从而躲避执法检查。[9]

人体填充,即毒品的快速、无计划吞食,往往在即将遭遇执法时发生。[9]

“跳伞”,是指大量吞食装有甲基苯丙胺的塑料袋,塑料袋扎了一些孔,以使其缓慢释放。[9]

非法制造或分销史

甲基苯丙胺的非法制造与分销与滥用相关。

常常引起化学爆炸和燃烧。

既往存在抑郁症

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病前状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