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的存在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增长、慢性身体或心理疾病以及使用酒精、药物或兴奋剂。

同眠者的陈诉

同眠者的休息通常会受到影响,或可通过面谈确认或识别患者的体征和症状。

入睡延迟

失眠症是一种主观性陈诉。当比较患者主观报告与客观测定的睡眠参数(如多导睡眠图)结果时,虽然患者通常能够正确地识别睡眠困难,但相反,也有失眠患者描述了显著的睡眠障碍,但通过多导睡眠图的客观测量,并未显示出来。

多次或长时间觉醒

失眠症是一种主观性陈诉。当比较患者主观报告与客观测定的睡眠参数(如多导睡眠图)结果时,虽然患者通常能够正确地识别睡眠困难,但相反,也有失眠患者描述了显著的睡眠障碍,但通过多导睡眠图的客观测量,并未显示出来。

其他诊断因素

功能受损

患者可能报告工作表现下降或在完成艰巨任务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事故

由于越来越笨拙、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瞌睡,睡眠不佳可能导致对患者自己或他人不断的较小至重大伤害。

睡眠时间缩短

应当量化总睡眠时间。

日间小睡

不常见,容易打盹的老年人除外。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通常陈诉失眠症。

扁桃体或舌增大

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

小颌畸形和颌后缩畸形

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

咽腔狭窄

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

危险因素

女性性别

在每个年龄组中,女性报告的失眠症显著多于男性。[11][12][13]这种相关性部分是由于女性更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13][35]在不存在情绪障碍的情况下,月经期、妊娠期以及绝经期发生的激素和生理变化也可能引发失眠症发作。[36][37]

年龄增长

失眠症报告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它似乎与老年人常见的健康并发症而不是衰老进程相关。[16]

慢性疾病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慢性疾病(如糖尿病、CAD、高血压、心力衰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 COPD)患者的失眠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8][19][20][21][38][39]

慢性疼痛(如髋关节损伤)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慢性疼痛患者的失眠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8][19][20][21][38][39]

精神疾病

焦虑和抑郁与失眠症高度相关。[12][17]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或轻度躁狂发作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也会陈诉失眠时间延长。

酒精或物质滥用。

酒精和物质滥用者比普通人群更常报告失眠症的症状。[17]酒精最初可缩短睡眠潜伏期;但是,酒精会被迅速代谢且在夜间晚些时候可导致戒断症状(睡眠中断、快速眼动睡眠期增加、梦魇和觉醒)。[40]

兴奋剂使用

使用兴奋剂可干扰正常睡眠。摄入后咖啡因的作用可持续到长达 8 至 14 小时。[41]尼古丁具有与咖啡因类似的作用。[42]

睡眠卫生不佳

睡眠卫生不佳人群可能容易患上失眠症。

这些人群报告就寝时间不规则、起床时间不规则和有小睡习惯,且维持较差的睡眠环境或可能有其他不良睡眠习惯。

已知在该人群组中改善睡眠卫生可改善睡眠。

药物治疗

可能会对患者有长期或最初过度刺激作用的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可能导致失眠症。这些药物包括哌醋甲酯、茶碱、沙丁胺醇、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林、苯丙醇胺和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

近期跨时区旅行

时差可能导致睡眠者生物钟(在睡眠和觉醒状态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与目的地时区的预期睡眠周期不同步。这可能导致失眠症,患者报告难以入眠或在预期时间内保持睡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报告的失眠症可能符合时差综合症标准。向东旅行可能与入睡型失眠症相关。另一方面,向西飞行更常导致觉醒比预期早。

夜班工作

夜班和轮班工作导致睡眠觉醒时间表和内源性昼夜节律之间的不连续性。[43]因此,夜班和轮班工作人员比普通日间工作人员更常报告睡眠干扰和过度嗜睡。[43][44]夜班后日间睡眠期间失眠症可能预示昼夜节律紊乱,被称作轮班工作睡眠障碍。

甲状腺失调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可能主诉失眠症。

无症状且常规检测检查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可能不会报告失眠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