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非药物疗法和安眠药治疗被认为是失眠症治疗的一线疗法。

非药物疗法

对可能导致持续性睡眠障碍的任何基础疾病(如慢性疼痛、潮热)或精神疾病(如抑郁)的识别和优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行为疗法 (CBT)、睡眠卫生教育以及松弛技术是失眠症的所有适当的非药物一线治疗方案,特别是不喜欢使用药物或对安眠药无反应的患者。[49][50][51][52][53][54][55][56][57][58][59]

已经证明,CBT 可有效地长期治疗失眠症但需要患者承诺和从业医生培训。[60]证据 BCBT 治疗 12 个月后症状显著改善,且初始结合安眠药治疗可能有益。[50]

睡眠卫生包含建立有利于睡眠的习惯,如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日间小睡、上床前避免饮酒以及避免咖啡因。[61]

补充疗法、草药或替代疗法(如针灸或顺势疗法)已考虑用于治疗失眠症,但研究不支持其应用,[62][63][64][65]或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疗效。[66]

已经证明,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治疗与其他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67][68]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存的失眠症。[69]

当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时,非药物干预是有益的。自助治疗具有小至中度疗效。[70][71]

安眠药

安眠药可单独使用或联合非药物疗法一起使用。较新的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受体激动剂例如右佐匹克隆、[72]扎来普隆、唑吡坦等和褪黑激素 MT1/MT2 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对于长期使用似乎更安全且优于传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多塞平是一种选择性 H1 受体拮抗剂,已经证明其能有效治疗短暂性失眠症,改善入睡后觉醒 (WASO)、总睡眠时间以及入睡潜伏期。[73][74]低剂量多塞平在慢性失眠症老年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75][76][77]Suvorexant(一种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通过结合性抑制食欲素 A 和 B(促进觉醒的神经肽类)阻断两种食欲素受体(OX1R 和 OX2R)从而改善睡眠。[78]与安慰剂相比,已经证明此药能改善整体和睡眠结局,[59][79]且适用于治疗 18 岁及以上成人的入睡障碍性失眠及维持睡眠障碍性失眠。

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原因是不良作用风险更低(特别是次日残余镇静作用)[80]且产生依赖性的可能性更低。苯二氮卓类药物极少推荐用于治疗失眠症。一些安眠药依赖于新的作用机制。同其他安眠药一样,雷美替胺对 GABA 受体没有作用,仅作用于 MT1/MT2 受体。

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已知能够缩短睡眠潜伏期的安眠药可能是一线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包括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和雷美替胺。

对于那些维持睡眠困难的患者,适合已知能够减少入睡后觉醒的安眠药,包括半衰期较长的安眠药以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制剂。这些药物包括唑吡坦(缓释剂)和艾司佐匹克隆。新型安眠药适用于治疗失眠症,且其使用时间没有限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已经证明,安眠药联合抗抑郁剂或抗焦虑剂分别在治疗失眠症并存抑郁和焦虑时有疗效。[81][82][83][84][85][86]间歇性给药方案已经考虑用于失眠症的长期治疗。[87]

重要的是,怀孕期间不得使用这些药物且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的患者应当慎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建议降低唑吡坦的睡前剂量,因为数据表明,一些患者使用后,次日早上的血液药物水平足以影响需要警觉性的活动,包括驾驶。数据显示患者服用缓释制剂时,风险最高,且女性似乎对该风险更为敏感,因为唑吡坦在女性患者体内的排泄速度比男性慢。FDA 也提醒公众,右佐匹克隆会削弱次日的驾驶能力和其他需要警觉性的活动能力。因此,已减少推荐起始剂量,因为较高剂量更可能导致次日损伤。较大剂量的 Suvorexant 可能导致第二天嗜睡并影响日常活动。[78]治疗失眠症的所有药物都有次日早晨嗜睡的风险,治疗患者症状时应使用最低剂量。

镇静作用抗组胺药和抗抑郁剂有时可用于治疗失眠症;但缺乏其疗效相关证据。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