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大多数新发心房颤动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部内扑动、头晕或呼吸短促。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现卒中和栓塞事件。应确定其首次发作时间、持续时长和诱发因素。

病史和体格检查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多由于快速心室率所导致。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心脏狂跳感、头晕和气促。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因卒中导致的偏瘫或言语障碍症。

应对脉搏进行检查。脉搏节律和强度出现的无规律性不规则均具特征性。应检查心房颤动潜在病因的相关症状,如因心力衰竭导致的颈静脉压升高和双肺湿啰音,或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震颤、出汗和甲状腺肿。

心电图 (ECG)

首先应进行心电图检查。P 波消失、由不规则的纤颤波取代,并伴无规律性节律不齐的 QRS 波群可确定心房颤动的诊断。 心房颤动[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房颤动由 Arti N. Shah 和 Bharat K. Kantharia 提供 [Citation ends].

相比之下,P 波由下肢导联中出现的锯齿形波代替,QRS 波群规律性出现(通常以 2:1、3:1 和 4:1 出现)且节律不齐是心房扑动的特征。房性心动过速则可出现异常和形态易变的 P 波。 心房扑动[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房扑动由 Arti N. Shah 和 Bharat K. Kantharia 提供 [Citation ends].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由 Arti N. Shah 和 Bharat K. Kantharia 提供 [Citation ends].

心电图可能也会显示可能的潜在病因证据,如左心室肥厚或既往心肌梗死病史。

病因调查

应行血液生化检查,检查血浆钾或镁的含量是否存在异常。如出现胸痛症状,则应检查心脏生物标记物。应将甲状腺功能检测作为初步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因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典型症状可能并不明显。[25]

房颤患者的高敏 (hs) 肌钙蛋白可能升高。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与卒中、心源性死亡和大出血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并且与 CHA2DS2-VASc 评分相比,其改善了患者的风险分层。[26]

肝功能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肝功能的多系统疾病。此外,肝功能检查也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例如,在出现肝功能障碍时,胺碘酮属于禁忌药物;以及在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应终止胺碘酮治疗。

应进行胸部 X 线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疾病,例如房室增大或者瓣膜钙化,以及心力衰竭征象。胸部 X 线检查有时也可以提示心房颤动的诱因,例如肺炎。

初步评估后,患者应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心腔大小和左心室功能。此项检查也能够揭示潜在病因,如瓣膜病。患者在心脏复律前必须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检查(除非其已接受了充分的抗凝治疗),以排除左心房血栓。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血栓。LA=左心房;LAA=左心耳;LV=左心室。[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血栓。LA=左心房;LAA=左心耳;LV=左心室。图片由 Dr Bharat Kantharia 提供 [Citation ends].

可能需要电生理检查来确诊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运动负荷试验均有助于识别心脏的结构性异常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在进行心率控制时,负荷试验也有助于评估心率控制是否充分。运动负荷试验也有助于确定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氟卡尼和普罗帕酮)是否存在“使用依赖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运动负荷试验均有助于识别心脏的结构性异常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在进行心率控制时,负荷试验也有助于评估心率控制是否充分。运动负荷试验也有助于确定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氟卡尼和普罗帕酮)是否存在“使用依赖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有助于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性猝死风险进行危险分层。 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心率加快时预激 δ 波突然消失表明旁路的前向传导功能较弱,所以因房颤导致的心源性猝死风险较低。


关于如何进行心电图的动画演示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