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钟锤样畸形是与鞘内睾丸扭转发生相关的最常见的解剖结构缺陷。[3] 其他病因包括创伤。[3]

尚不清楚鞘外扭转的确切病因,通常无法识别解剖结构缺陷。[3]

病理生理学

通常,睾丸会穿过由腹膜层覆盖的腹股沟管。该层鞘膜通常附着在下部靠近下后睾丸的后壁和上睾丸区域上方。如果鞘膜的两个附着物都位于睾丸上方,则会出现钟锤样畸形,由于睾丸在膜内可自由移动,因此这增加了发生扭转的可能性。

一旦发生扭转,复位时间将决定睾丸的活力程度。体液因子可能也对未患病的对侧睾丸的精子产生起到一定作用。[3] 尚不清楚扭转/复位损伤对于对侧睾丸造成影响的确切机制。睾丸生殖细胞的死亡继发于氧供减少、细胞能量消耗和毒性代谢物形成。[7] 相关研究现已提出了可影响两个睾丸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包括炎症机制和/或氧自由基形成。[7]

睾丸扭转角度(范围从 180° 到 720°)[8] 和缺血持续时间共同决定了睾丸组织的活力程度。 [5] 如果在症状发生后 4 至 6 小时内开始治疗,那么睾丸最有可能仍然存活。如果睾丸保持扭转超过 10 至 12 小时,可能出现缺血和不可逆的睾丸损伤。[9] 12 小时后,最有可能出现坏死。

分类

鞘内扭转

鞘内扭转是最常见的睾丸扭转类型。它是由于鞘膜与精索的异常高附,使睾丸可在囊内旋转而导致的。在正常的解剖发育中,睾丸会穿过由腹膜层覆盖的腹股沟管。该层鞘膜附着在靠近睾丸下后方的后阴囊壁和上睾丸区域上方。如果鞘膜的两个附着物都位于睾丸上方,则会形成钟锤样畸形,由于睾丸在鞘膜内可自由活动,因此这增加了发生扭转的可能性。

鞘外扭转

鞘外扭转是一种罕见情况。它发生在围产期,当睾丸在附着至阴囊后壁之前下降并围绕精索扭转时。

长睾丸系膜

睾丸系膜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条带,它将附睾输出小管附着在睾丸后外侧壁上。如果系膜延长,可能使睾丸扭转而附睾保持固定。[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