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被吸入,分节孢子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它们会在肺部转变成小球。小球变大、被隔膜分开并形成内孢子,随后释放出内孢子。小球生长和破裂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这可募集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后来,随着感染进一步控制,将引起慢性炎症反应,伴有未破裂小球周边的淋巴球、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形成。肺巨噬细胞(已摄取急性感染期小球)可能转移至肺门或局部淋巴结。
胸腔外传播主要表现在不超过 5% 的人群中;该机制的具体细节尚未明确描述,但可能通过瞬时真菌血症得以实现。[2]先天性细胞免疫功能可减缓感染进展,但球孢子菌病控制关键性地取决于 T 淋巴细胞功能是否完整。[2]缺乏完整的 T 淋巴细胞功能的人(如罹患晚期 HIV 感染的患者、器官移植受者或正接受皮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容易患重度播散性感染。
体液免疫系统积极生产各种球孢子菌抗原抗体,其中部分抗体反应形成了诊断血清学的基础。然而,没有任何体液免疫应答对控制感染有重要作用。[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