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检查

检查
结果

痰培养

检查

决定性试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球孢子菌病,因为不存在定殖状态。

结果

球孢子菌种生长

球孢子菌病的酶免疫分析法 (EIA) 血清学检查

检查

EIA 在感染的最初两个月最敏感。[20]

IgG 阳性表明当前受感染或近期受感染。IgM 阳性则需进行另一项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认(EIA IgG 或免疫扩散或补体结合)。[21]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试验敏感度为 87%。[20]如果其他血清学试验(免疫扩散和补体结合)呈阳性,则无需进一步检查。

如果其他试验呈阴性,对有急性症状的患者,须在 1-2 周内重复血清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发生血清转化。

结果

以下任何一种组合都表示试验结果呈阳性:IgM 阳性和 IgG 阳性,或 IgM 阴性和 IgG 阳性;IgM 阳性但 IgG 阴性时,有可能是假阳性结果。

球孢子菌病免疫扩散血清学

检查

进行免疫扩散 (ID) 试验以支持其他血清学试验结果,因为前者是特异性很高的测定方法。[1]

这是一项 IgM (IDTP) 或 IgG (IDCF) 定性试验,结果要么呈阳性,要么呈阴性。

可进行 IDCF 定量试验,滴度接近于补体结合。[1]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试验敏感度为 73%。[20]

结果

早发型 IgM (IDTP) 或迟发型 IgG (IDCF) 抗体测定

球孢子菌病补体结合 (CF) 血清学

检查

疾病晚期补体结合 (CF) 抗体升高且比 IgM 抗体保持阳性的时间更长。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试验敏感度为 75%。[20]

CF 水平为 1:2 到 1:4 可能是交叉反应抗体;[1]因此,应采用另一种试验(通常为免疫扩散)确认血清学结果,但 EIA 也具有提示性。

随着疾病康复滴度逐步下降。[1]

在随访球孢子菌病患者时,每几个月重复 CF 试验以确证滴度下降。

结果

迟发型 IgG 抗体测定;任何阳性结果都表明当前或近期存在感染;滴度 > 1:16 应提示评估播散性球孢子菌病

全血细胞计数 (full blood count, FBC)

检查

非特异性试验。

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胸部 X 线片

检查

可能显示各种发现,包括单叶或多叶实变、包块、结节或(较少见的)伴有或不伴有空洞的粟粒样浸润。[18]

可能发现肺门、气管旁及纵膈淋巴结肿大。[18]

广泛性肺浸润(双侧患病,持续性肺门淋巴结肿大)提示疾病较严重。

结果

大叶性肺炎(单个部位或多个病灶);单病灶或多病灶结节样浸润;单个或多个空洞;钙化或非钙化结节;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


需要考虑的检查

检查
结果

肺活组织检查

检查

决定性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球孢子菌病,因为不存在定殖状态。

结果

经显微镜识别小球

腰椎穿刺术:

检查

可识别血清学阳性的球孢子菌脑膜炎。

结果

白细胞增多;采用补体结合试验 (CF) 进行的球孢子菌血清学阳性

红细胞沉降率 (ESR)

检查

非特异性试验。

结果

增加

胸部 CT

检查

可能对识别异常更敏感,适用于胸部 X 线检查未提供足够细节时(即随访胸部 X 线检查不能发现的结节或空洞大小)或寻找可区分感染与肿瘤的特征时。[23]

结果

急性肺球孢子菌病:实变、条纹状高密度影、结节性或斑片状暗区、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腔积液。慢性肺球孢子菌病:结节、空洞、持续性肺炎、慢性进展性肺炎、淋巴结肿大、胸膜腔积液。退化性终末期疾病:纤维化、支气管扩张、钙化

骨骼扫描

检查

可识别出骨骼感染的异常。[24]

结果

单一或多病灶性病变,最常见于中轴骨,但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骨骼中;病变可能被描述为凿除状溶骨性、渗透性/破坏性或累及关节和/或椎间盘间隙;病变通常具有清楚的边界,但有时骨破坏边界不清楚、弥散。

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

可界定软组织感染中骨和软组织的异常。

结果

骨发现可包括侵蚀、脓肿、肿块;软组织发现可包括非特异性软组织炎症、肿胀、脓肿、肿块、淋巴结肿大、脂肪索条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