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肩袖撕裂可以由外伤引起,也可以因为反复过度活动(例如扔棒球、粉刷墙壁),或者是慢性退变。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被认为是这一系列病变和临床症状的晚期改变。在正常人群中,肩关节处于外展位时,肩峰下方与肱骨头上方之间间隙(撞击间隙)最狭窄。任何导致间隙进一步狭窄的情况都会导致撞击。从解剖上来说,肩峰的下表面形态会影响到间隙大小,包括I型(平坦型),II型(弧形)和III型(弧形伴前方钩状突起)[3]外源性压迫或者肩袖能力丧失都会导致撞击产生。例如,尸体研究发现II型或者III型肩峰常伴有肩袖撕裂。[3]

病理生理学

伴有慢性撞击综合症的肩袖撕裂常开始于滑囊表面或者肌腱组织内。一个引起撞击的常见因素就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肌腱血供减少。由于肩袖起止点血供减少,应力较高,劳损性或内源性撕裂常发生在冈上肌、冈下肌起止处。[4]

反复大量过顶运动造成的内源性退变大部分发生在肩袖的关节侧,这是由纤维形态和血供引起的。不稳定可导致或大或小的内撞击。相应的,肩袖撕裂和盂唇损伤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尤其是SLAP损伤。

随着现代影像学及关节镜技术的进展,原来泛指的定义“撞击”可以被进一步精确的诊断取代,例如肩袖肌腱炎、部分撕裂、完全撕裂,或者其他能够更好的反映出病理变化的诊断。[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