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无法输送淋巴液造成的。在淋巴水肿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之前,大约有80%的淋巴引流肯定是非功能性的。[3]异常淋巴回流可能是由淋巴管发育不全、阻塞或纤维化造成的。全球90%以上病例的原因是癌症治疗(特别是乳腺癌治疗)、恶性肿瘤、线虫感染(丝虫病)和创伤。[3]

淋巴结清除术、放射疗法或肿瘤浸润都可损伤淋巴系统(例如,骨盆腔肿瘤或淋巴结清除术可导致下肢或生殖器淋巴水肿)。[10]寄生线虫,如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由蚊虫媒介传播,可通过直接阻塞淋巴通道或区域性炎症引发淋巴丝虫病。[11]在蚊虫疫区,有多达1.2亿人口由于线虫感染发展为淋巴水肿。[11][12]严重穿透伤,尤其是在腋窝或腹股沟,可能会损伤淋巴系统,随之引发淋巴水肿。此外,曲线疤痕可能滞留淋巴液,因而产生一个凸起、肿胀的区域和瘢痕性淋巴水肿。[13]

原发性淋巴水肿通常是由于淋巴系统发育不全造成的,在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占比可能还不到1%。[3][6]大多数病例是散发性的;但大约有10%-15%的患者具有家族性或综合征性淋巴水肿。[1]在某些淋巴水肿相关综合征中已鉴定出致病突变:Milroy病(VEGFR3)、淋巴水肿—双行睫综合征(FOXC2)、稀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SOX18)和Hennekam综合征(CCBE1)。[14][15][16][17][1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例如,Milroy病、Meige病、淋巴水肿—双行睫综合征),[3][6]但也会发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例如,稀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Hennekam综合征)。[17][19]其他几种情况(例如,Noona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也会增加原发性淋巴水肿的风险。[20]

病理生理学

淋巴通道是内衬有内皮细胞的管道,由静脉向外突出衍生而来,淋巴从远端流向近端。[3]浅表和深部淋巴通道向区域淋巴结引流蛋白质性液体(淋巴液)。淋巴系统向循环系统返流间质液和蛋白质。在淋巴结处过滤颗粒物质和微生物,进行免疫递呈。淋巴通道或淋巴节的功能障碍导致淋巴液积聚于浅表细胞间隙。淋巴瘀滞导致脂肪肥大,伴有皮下组织相关性增厚,以及免疫功能障碍。[3][21][22]间质蛋白的浓度升高可引起炎症和纤维化,形成引发进一步损害的恶性循环。[3]

分类

淋巴水肿的类型

原发性淋巴水肿是特发性的,通常具有散发性,无明显家族史。最常累及的部位是下肢。基于发病年龄进行分类。[1][2]

  • 婴儿期:最常见于男性,通常为双侧。Milroy病是一个已知具有家族性遗传模式的亚群。

  • 童年时期:最不常发病的时期。

  • 青春期:最常见于女性,通常为单侧。Meige病是一个已知具有家族性遗传模式的亚群。

  • 成年期:原发性淋巴水肿的罕见型。

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生于淋巴系统损伤之后,通常是由线虫感染(丝虫病)、恶性肿瘤或癌症相关性治疗引起的。[3][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