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特征性病史和查体结果通常足以诊断粟粒疹。

病史和症状

晶状粟疹的特征是无症状的易脆小水疱,在暴露于刺激因素数天至数周后成群簇出现。[1] 可诱发晶状粟疹的重要因素包括:[1][3][9][14][20][21][22]

  • 暴露于过度高温和潮湿,特别是在热带地区或温带地区的夏季期间

  • 穿封闭式服装

  • 发热性疾病

  •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晒伤后

  • 药物,例如异维 A 酸、多柔比星或 β-胆碱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后

  • 严密包裹的婴儿

  • 母亲发热的情况下娩出后不久的新生儿。

红粟疹的特征是出现丘疹,伴有瘙痒、针刺感、烧灼或刺痛感,呈阵发性,诱发出汗的刺激会加剧这些症状。[1][2] 红粟疹恶化后,患处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无汗症。[1][2] 红粟疹最常见于湿热环境中,高达 30% 暴露于此类环境的人会患红粟疹,患处常为摩擦和闭塞部位。[1][12][13] 尽管红粟疹最早可在暴露于热带环境后几天内发病,但最常在连续暴露于湿热环境 2 到 5 个月后发病。[1][13]

深粟疹一般在身处热带地区的成人反复发生红粟疹后发病,其特征是无症状性病变,在患者受出汗刺激后变得更明显。[1] 此外,患者的患处无汗,面部、手上和脚上有代偿性多汗,并诉有中暑衰竭引起的无力和呼吸困难。[1][25]

体格检查

晶状粟疹的特征是弥漫性出疹,一般发生在躯干和四肢近端,为半透明、易脆的、非红色毛囊性水疱。在新生儿中,可能也会累及面部和颈部。[3][5] 小水疱破裂后会流出透明的水样液体。出疹会自行消退,表面出现糠样脱皮。[1] (“糠样”是指外观与谷类的硬质外层相似。)

红粟疹的特征是红色非毛囊性丘疹,中心有一水疱,位于摩擦和闭塞部位。[1][3]在成人中,出疹发生在躯干上,不会累及面部;而在新生儿中,可能会累及面部。[1][3][5] 也可形成非毛囊性脓疱,如果泛发,该疾病被称为脓疱性粟粒疹。[1] 患处可能发生无汗症。[1]

深部粟疹的特征是正常肤色、非毛囊性深层丘疹,集中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受累区域有无汗症表现。[1] 其他发现包括面部、腋窝、手部和脚部代偿性多汗,以及腹股沟和腋窝腺病。[1]住院发热患者的晶状粟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住院发热患者的晶状粟疹资料由 Brian L. Swick 提供,获准后使用 [Citation ends].红粟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红粟疹资料由 Brian L. Swick 提供,获准后使用 [Citation ends].

实验室评估

通常依据病史和查体结果即可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但是,如果临床表现不太明显,可能需要对活跃病变进行皮肤活检来确诊。

对晶状粟疹病灶切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显示:末端汗管上有一个角质层下小水疱,无炎症细胞浸润。

对红粟疹病灶切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显示:表皮内汗管存在海绵层水肿,有时会形成海绵水肿性水疱,伴有淋巴细胞胞吐以及表面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对深部粟疹病灶切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显示:表皮内海绵水肿,末端汗管有淋巴细胞胞吐,表面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比红粟疹的密集)。

可使用 Tzanck 涂片、病毒直接荧光抗体检查、培养或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排除疱疹性病毒感染。可使用细菌培养排除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用真菌培养或氢氧化钾制剂排除念珠菌病。显微照片显示 Tzanck 涂片上存在单纯疱疹病毒[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显微照片显示 Tzanck 涂片上存在单纯疱疹病毒资料由 Brian L. Swick 提供,获准后使用 [Citation ends].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