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所有类型的粟粒疹都是由于出汗过多引起的,经常发生于高温/潮湿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调节患者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出汗。[1] 总体而言,唯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避免进一步出汗。[7]

凉爽的环境和支持疗法

对于晶状粟疹患者,让其处于凉爽的环境中几个小时通常可以迅速缓解症状。[9] 然而,深部粟粒疹的完全治疗需要远离高温数周到数月。[37] 凉爽、舒缓的沐浴,并加入胶态燕麦片,可能有助于舒缓皮肤。[36] 冷却风扇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特别是对于由发热诱发晶状粟疹的患者。

已证明有多种治疗方法可通过防止过度出汗或出汗诱发的浸渍帮助缓解症状。建议所有患者定期洗澡,以清除皮肤上的盐分和细菌,特别是当处于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时。[4] 也可使用玉米淀粉和其他吸收性粉末吸收汗水和减少湿气,以防止粟粒疹的形成。[36] 无水羊毛脂等保湿药膏可促进汗液的正常流动,从而能预防和治疗粟粒疹。[38][39][40][41] 有报告称口服抗坏血酸(维生素 C)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粟粒疹。证据 C 可使用解热药物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43]

抗菌疗法

由于在所有类型的痱中表皮葡萄球菌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因此还应考虑局部和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可作为一种预防措施。[16][41] 已证明口服和全身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预防实验性诱发的粟粒疹,[16][37][38] 但尚不清楚用于治疗已确诊粟粒疹的效果。[1][16] 可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治疗(例如氯己定)。

止痒药

瘙痒是粟粒疹(尤其是红粟疹)的常见症状,应根据需要进行治疗。含有薄荷醇和普莫卡因的洗剂均可抑制皮肤的感受器,从而减轻粟粒疹患者的瘙痒。[44][45] 炉甘石洗剂也有效果,可能是因为其含有氧化锌,具有干燥的作用。对于更严重的患者,或者在一线治疗方法无效时,可外用中效的皮质类固醇。[46]

异维 A 酸

尽管异维 A 酸与晶状粟疹的形成有关,[21] 但短期使用可有效治疗深部粟粒疹。[4][4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