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无需治疗,因为该病具有自限性。该病无特定的治疗指南。以下内容基于循证医学和皮肤科医生的共识。
除非患者出于美观原因坚持要求治疗,否则通常对局灶性 GA 不作处理。治疗选择包括:冷冻疗法、证据 C局部给予皮质类固醇联合或不联合封包证据 C或病变内给予皮质类固醇。证据 C疗法由医生和患者的偏好决定。
若累及身体大部分区域,则可对全身性 GA 加以治疗。光疗是一线治疗选择,且大多数证据源自使用补骨脂素和紫外线 A 光线化学疗法 (PUVA)。但是,复发率可能较高。证据 C在该实例中,可给予较长疗程的 PUVA 尝试诱导缓解,或给予系统性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窄频 UV-B 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35]
虽然在该病方面的使用证据有限,但抗疟疾药物(例如,羟氯喹或氯喹)仍是最广受支持且最为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系统性维 A 类药物(例如异维 A 酸)是另一选择。在英国,可根据生育预防计划 (PPP) 的规定开具异维 A 酸处方;而在美国,只能通过 iPledge 系统开具异维 A 酸处方。iPLEDGE: registration scheme for isotretinoin
若较长疗程的抗疟疾药、异维 A 酸或 PUVA 不成功或不耐受,则可尝试氨苯砜。氨苯砜初始疗效较好,但停止治疗后的复发率高。[36]
对于顽固性疾病,已尝试许多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甲氨蝶呤、己酮可可碱、苯丁酸氮芥和环孢素。[37]
在对各种皮肤肉芽肿皮疹进行的研究中,尤其是结节病,但也包括类脂性渐进性坏死在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抑制剂有效。病例报告和小型病例系列提示,TNF-α抑制剂在广泛的顽固性 GA 的管理中可能有作用。[38]
若有痛感,则可进行穿孔性 GA 治疗,通过异维 A 酸即可完成治疗。
关注点通常为这些皮下小结的病因。一旦确诊,无需治疗,可向患者说明这是一种良性疾病,可能会自发消退。
斑片变异极为罕见,通常任其自行消退即可;可尝试外用皮质类固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