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双酸

一项小型开放性研究将双酸与氢醌 (2%) 在治疗黄褐斑方面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种药剂疗效相当。未发现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任何单一疗法更有效。然而,据报道,双酸的刺激性低于氢醌。[43]

曲酸

曲酸由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霉菌产生。它与铜形成螯合物,导致酪氨酸酶失活。然而,长期研究显示,曲酸有高刺激性可能,在埃姆斯试验中会致突变。

局部用维生素 C

在黄褐斑治疗中通常会使用局部用维生素 C 血清。抗坏血酸降低黑素生成,防止生成自由基并提供一些日光防护。一项试验显示,在治疗黄褐斑上,5% 抗坏血酸相当于 4% 氢醌;与氢醌相比,与抗坏血酸相关的不良反应更少。[44]

醇噜忻喏(4-n-丁基间苯二酚)

间苯二酚衍生物,可抑制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TRP-1) 的活性。它在抑制黑色素生成方面具有与氢醌相似程度的效果,并且比熊果苷或曲酸更有效。据报道,它对黄褐斑的疗效在 70%~80% 之间。[45]最近,一项研究报道 0.1% 霜剂与其他载体相比起效快,可在 4 周和 8 周后使黑素指数显著降低。[46]

原花青素加用维生素 A、C 和 E

原花青素是浓缩的类黄酮,它是法国海岸松 (Pinus pinaster ssp. atlantica) 树皮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在改善 MASI 评分和降低色素强度上的总疗效为 80%。[47][48]

小眼相关转录因子 (MITF) - siRNA

MITF 调节黑素生成并且也参与黑素细胞发育、功能和存活。MITF-siRNA 显著降低酪氨酸酶、黑皮质素-1- 受体(MC1R) 以及 TRP-1 的水平,其可抑制黑素水平。在一项小样本研究中,MITF-siRNA 霜剂效果良好或对 90% 患者均有极好反应。[49]

氨基果酸 (AFA) 剥脱法

AFAs 是羧化氨基酸,可作为抗氧化剂、抗老化剂并具有显著的抗光色素效应。在一项小型的对比研究中,AFA 剥脱术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果酸换肤相比,AFA 剥脱术的不良反应更少,耐受性更好。[1][50]

鞣花酸

鞣花酸是存在于各种水果及植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它作为酪氨酸酶的底物,可能会影响黑素生成途径。每日涂抹两次表明可使黑素数量降低。[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