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TS) 的准确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已反复观察到该病的特征表现,并提示 TS 由细菌感染引起:

  • 有关 TS 流行有众多描述,包括家庭暴发[2]

  • 该病往往在急性腹泻病后出现[5]

  • 与对照组相比,TS 组患者的空肠抽吸物中,可分离出显著更多的大肠菌群。[6][7][8][9][10]

  • 抗生素是一种有效的 TS 治疗。

有等级不太高的证据表明,冠状病毒可能与 TS 病因有关。[11]进一步数据表明,特定 HLA 亚型,尤其是 Aw-19 系列,与 TS 相关。[12]有可能 TS 具有遗传倾向,可由细菌感染触发,从而导致出现临床综合征。也有可能存在尚未能成功培养的新型微生物,可能也在 TS 病因中发挥作用。[13]

病理生理学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TS) 导致整个消化道的黏膜变化。整个小肠的绒毛萎缩显著。热带性口炎性腹泻;脊状和凹陷状,十二指肠[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脊状和凹陷状,十二指肠由 M. Guelrud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内窥镜检查,正常绒毛和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TS) 绒毛变化,十二指肠[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内窥镜检查,正常绒毛和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TS) 绒毛变化,十二指肠由 M. Guelrud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正常十二指肠,标准内窥镜检查[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正常十二指肠,标准内窥镜检查由 M. Guelrud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扇形、嵌合型外观和黏膜凹槽;十二指肠[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扇形、嵌合型外观和黏膜凹槽;十二指肠由 M. Guelrud 医生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这导致总吸收表面积减少。显著长链脂肪酸吸收障碍引起脂肪痢,但是中链脂肪酸的吸收得以保留。[14]小肠黏膜改变导致蛋白质吸收减少和蛋白质通过有漏洞的黏膜丢失。[15][16]近期,使用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核磁共振光谱法证明,小肠通透性增加。[17]绒毛萎缩同样引起刷状缘双糖酶减少,从而导致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18]

叶酸缺乏症是该病的定义性特征,具有双因素病因。

  • 空肠叶酸结合酶缺失,该酶是膳食叶酸多聚谷氨酸去结合(以便吸收)所必须的。[19]

  • 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被过量细菌分解成乙醇,从而损害低浓度叶酸跨刷状缘的主动运输。[20]

近端肠受累常先于远端小肠和结肠损害。但是,末端回肠最终会受累,从而限制了与内因子结合的维生素 B12 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 70% 的 TS 患者出现萎缩性胃炎,[21]这表明内因子生成受损导致的恶性贫血对疾病可能也有额外的促进作用。

末端回肠受损导致胆汁酸重吸收降低。因此与 TS 相关的腹泻,部分源自过量胆汁酸进入结肠造成的利胆作用引起的。TS 中还有直接结肠病,导致结肠吸收水和钠的功能受损。[2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