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幼龄(< 2 岁)、腹泻史、潜在的皮肤病、不经常更换尿布、过度使用婴儿护理产品、塑料内裤和缺乏不穿尿布时间。

尿布区域皮疹的急性发作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典型表现。

尿布区域凸面红斑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典型表现。

皮肤褶皱处无皮损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典型表现。

其他诊断因素

念珠菌病特征

尿布区域、腹股沟褶、颈部和腋窝闪亮的红斑样斑片伴卫星状皮损,还存在口腔念珠菌病。

尿布疹持续时间>3 天通常与存在白色念珠菌相关。[1][2][3][4]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

脓疱、水疱、大疱、皮肤剥落和蜂蜜色结痂。

A 型链球菌感染的特征

阴道和肛门周围红斑。

烦躁

看护者可能描述患儿在排尿、排便或更换尿布时由于尿布疹疼痛而烦躁或易激惹。

危险因素

幼龄(< 2 岁)

年幼的儿童小便更频繁,较少拒穿脏尿布。因此使得刺激物与封闭皮肤的接触时间更长。一项住院患者研究发现,相对于年长儿童,年幼儿童更可能出现皮肤破损。[7]

腹泻

多次发作腹泻的住院患儿更可能出现皮肤破损。频繁排便和长时间穿脏尿布可导致尿布疹。[7]

潜在的皮肤病

在入院时有皮肤问题(例如皮肤干燥、湿疹、尿布皮炎)的儿童明显更可能出现皮肤破损。[7]

不经常更换尿布

戴尿布时间越长,暴露于尿液和粪便酶类的时间就越长。暴露于这些因素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导致皮肤破损。

过度使用婴儿护理产品

婴儿护理产品可能使婴儿暴露于潜在刺激物。应使用添加剂最少的产品。

过量清洁剂

沐浴皂和洗衣皂中的清洁剂可能刺激皮肤。应使用添加剂最少的产品,例如不含香料或不含清洁剂的产品。

过度擦拭

看护者重复擦拭导致的摩擦是潜在刺激因素。

塑料内裤

塑料造成的尿布区域封闭,会增加尿布内的湿气,加剧导致皮肤破损的过程。

没有不穿尿布的时间

不穿尿布时,暴露于尿布生产中使用的刺激物和尿布本身摩擦的时间就会减少。与尿液和粪便酶类接触的时间也更少。

潜在的皮肤感染

潜在的皮肤感染可以是导致尿布疹的原因,并可增加其变为顽固性疾病的风险。这些可以是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A 型链球菌感染)和/或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

口服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可导致腹泻,还可能增加继发性真菌感染的风险。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