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激越时症状加剧

不同严重程度的病例均有此表现。

特异性高音犬吠样咳嗽

是作出哮吼诊断所需的关键特征。

年龄:6 个月至 6 岁

发生于此年龄组儿童。尤其容易累及 6 个月至 3 岁儿童,2 岁时发病率最高。[1]

哮吼可见于小于 3 个月的婴儿,虽然罕见,但也可见于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其他诊断因素

男性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4:1。[1]

深秋时节为发病高峰

发病高峰出现在深秋(9 月至 12 月),与社区内副流感病毒的流行有关。[3]

前驱症状

可能有持续 12-48 小时的非特异性上呼吸道症状(鼻炎、非犬吠样咳嗽、轻度发热)。并非所有病例都具备的关键特征;可能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出现高音犬吠样咳嗽。

突发性症状

典型,但并非诊断的关键要素。

症状在夜间加重

典型,但并非诊断的关键要素。

声音嘶哑

很常见,但并非诊断的关键要素。

呼吸窘迫(胸骨/肋间凹陷、喘鸣)

中度/重度哮吼。

持续激越

见于严重哮吼时。

嗜睡

见于严重哮吼时(在濒临呼吸衰竭时更可能出现)。

胸腹反常运动

濒临呼吸衰竭。

疲劳

濒临呼吸衰竭。

缺氧体征(苍白或发绀)

濒临呼吸衰竭。

高碳酸血症体征(继发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意识水平下降)

濒临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年龄:6 个月至 6 岁

发生于此年龄组儿童。6 个月至 3 岁儿童尤其易感,2 岁时发病率最高。[1]

男性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4:1。[1]

插管前

小型观察性研究表明,既往插管史与哮吼之间存在弱相关性。[1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