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虽然有时需要影像学研究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认诊断。

临床评估

患者往往会有突发性类似病毒性疾病的病史,体温>38°C (100.4°F)、肌痛、不适、咽炎和相应的甲状腺毒性的症状,如心悸、震颤和易热。[1]颈部疼痛可以在几天到几周内发展并进展为严重的前颈部疼痛,疼痛覆盖甲状腺,同时可能从脖子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疼痛可放射到下颌或耳朵,痛感类似上呼吸道、牙齿或耳部感染。

检查显示,患者出现不适,经常有轻度至中度发热体温>38°C(100.4°F);有心动过速,有肿大、坚实和触痛的甲状腺。

有时候,这种疾病可能在3-4天内到达高峰,然后在一个星期内消退和消失。然而,更常见的是,在开始的一两周内肿大,然后在3-6周内发生大小波动。有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甲状腺症状,但无疼痛或类似病毒感染的疾病,还可能出现无症状的高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极其罕见的是,患者可能会出现坚实的甲状腺但不伴随发热、疼痛或仅甲状腺毒症。

进一步检查

所有疑似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人均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测试。在最初的1-2个月的甲状腺毒性阶段,血清T4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I-123甲状腺吸收水平降低。在之后 2-4 个月的甲减阶段,血清 T4 降低且促甲状腺激素 (TSH) 升高。甲状腺吸收率在甲减阶段缓慢上升。在最后阶段,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

  • 在患者的甲状腺毒性阶段,TSH水平通常被抑制,<0.01微单位/ mL。如果检测时间较晚,在甲减或者康复时期,患者则表现为高TSH水平。偶尔,一些患者没有甲状腺毒性的阶段,并表现出高TSH水平。

  • 总T4水平、总T3水平、T3树脂吸收水平以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在绝大多数患者中升高。当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显示中度或高度的甲状腺毒性,T3:T4比例通常是<15:1。[2]由于新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甲亢,如Graves'病,与更高的T3或者T4的生成有关,伴有血清T3:T4比值>15:1。

放射性碘摄取实验是甲状腺毒性阶段确诊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最可靠的实验。在甲状腺毒性阶段,24小时放射性碘摄取非常低,一般<1%到3%,以至于无法成像。I-123扫描显示了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毒症缺乏甲状腺摄取;箭头只是胸骨切迹标记。[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I-123扫描显示了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毒症缺乏甲状腺摄取;箭头只是胸骨切迹标记。来源于DrS.Lee的私人收藏 [Citation ends].与甲状腺疼痛有关的所有其他病因,如囊性或出血性结节或甲状腺感染,会表现出甲状腺功能正常,放射性碘摄取正常,囊肿或感染会导致甲状腺扫描显示冷结节。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过程:血清TSH检测、血清T4检测和I-123甲状腺摄取[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过程:血清TSH检测、血清T4检测和I-123甲状腺摄取由DrS.Lee制作 [Citation ends].

ESR变化不具有特异性,但大多数患者会升高。86%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如>10mg/L),但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却不出现,如Graves'病、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胺碘酮致甲状腺毒症(I型和II型)。[14]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对于证实或排除诊断来说并不十分有效。通常,就诊患者的滴度水平在参考范围内,或轻度升高。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滴度水平通常会回归正常。

细针抽吸活检(FNA)常规情况下不使用,因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可根据甲状腺疼痛的临床表现:类病毒性疾病综合症、甲状腺毒症、放射性碘摄取低。然而,它在碘摄入高的情况下有助于确认临床诊断,例如最近接受CT扫描或者使用胺碘酮等药物的患者。细胞学检查中几乎总是可见多核巨细胞,且伴有退化的滤泡上皮细胞、罕见的上皮样肉芽肿和混合的炎症细胞。[15]

在超声检查中,78% 到 90% 的疼痛性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患者在疼痛区域会出现不明确且边缘不规则的非卵圆形不均匀低回声区。[1][16][17][18]超声检查提示双侧低回声区的患者罹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风险是只有单侧低回声区的患者的 6 倍。[19]多普勒检查发现血管血流量正常或降低可与 Graves 病鉴别,Graves 病会显示血管血流量广泛性增加且伴随不均匀低回声区。[20]然而,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技术并不完善,不应单独使用超声用于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