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的曲张静脉、发现红痕征以及食管下1/3的曲张静脉和出血风险具有最强的相关性。
5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6]
血清肝功能检查为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中50%~85%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6]
慢性酗酒是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发展的危险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联合酗酒则发病率增加。
是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表现,也是静脉曲张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
多发的蜘蛛痣是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特征之一,蜘蛛痣的数量和大小与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有大量大蜘蛛痣的患者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将增加。
腹壁血管侧支开放是重要的临床体征之一,也是重度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结果。
可提示肝病处于进展阶段。
是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表现,也是静脉曲张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
通常发生于活动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无活动出血的静脉曲张患者则不会出现。
通常发生于活动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无活动出血的静脉曲张患者则不会出现。
通常发生于活动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同时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乙肝或丙肝合并HIV感染可加快慢性肝病患者向肝硬化发展恶化的进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根本原因是门静脉高压导致门体侧枝的形成。尽管当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G)>5 mmHg 且<10 mmHg(亚临床门静脉高压)时,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静脉曲张,[15]但静脉曲张主要是发生在 HVPG>10 mmHg 时。在多项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将 10 mmHg 定义为有临床意义门静脉高压的阈值。[6]在大部分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症继发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任何病原的)导致的肝硬化。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是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日益常见的肝硬化原因,[16][17]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也是重要的原因。自身免疫性肝病、血色病和Wilson病也可能导致肝硬化,少数情况下其他已知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如布加综合征、骨髓及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肝结节病同样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展。
失代偿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或C)被表明可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增加。[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