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被定义为:心电图显示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性异常节律,心率超过120次/min的宽QRS波(时限≥120ms),可在30s内自行转复。一旦确认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首要目标是确认是否存在心脏疾患以及按照已知的心脏疾患进行危险分层,决定适当的处理和治疗。非持续性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评估[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非持续性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评估由贡献者提供 [Citation ends].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通常没有症状,即使有心悸、晕厥等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和快速性心律失常所导致。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来明确NSVT的明确原因。在发现心电图异常后,需详细询问家族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在病情初诊时,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是有效的检查手段。核磁共振成像和心导管检查等昂贵且侵入性检查手段需在完成初期检查后,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病史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群广泛,从无明确心脏疾病者到诊断为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均可出现。因此,对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价,从而决定下一步检查或治疗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导致患者处于更高风险的病史:

  • 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35% 的非缺血性心肌病和纽约心脏病协会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II 或 III 级症状

  • 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

  • 并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接受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 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伴有心脏骤停或持续室速病史、一级亲属猝死史、原因不明的劳力性或反复发作性晕厥、左心室厚度大于30毫米、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延长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先天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例如长 QT 综合征以及 Brugada 综合征。[30]

此外,应询问患者是否应用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例如,大环内脂类抗菌素, 氯丙嗪,氟哌啶醇,地高辛,氟卡尼,索他洛尔和多非利特)。病史中如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心脏性猝死家族史对诊断有意义。医师应询问是否具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生理或者心理应激。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可能是由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其他潜在心脏病引起的低血压所致。如果大脑供血受累,可能出现头晕、疲乏和先兆晕厥。

体格检查

无论患者是否有已知的心脏疾患,均需要关注可能提示有心脏疾患或导致心脏疾患恶化的体征。

外周血管的触诊能够提供关于心率的信息,可以识别正在发作的心动过速,如同时进行外周血压监测,能够提示患者心输出量的情况。胸部查体发现肺部啰音或者外周水肿是与心功能不全相关的左房压或者右房压升高的标志。与之相似的,心脏触诊发现向左或向右的心尖抬举样搏动时,应寻找颈静脉压力升高的证据。心脏杂音或异常心音(S3或S4)的听诊,对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疾病诊断有帮助。

心电图

NSVT诊断基于特异性心电图表现:室性节律,宽QRS波(≥120ms);心室率大于120次/min,持续至少3个心动周期,可在30s内自行转复。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来自F.Kusumoto医生的收集的资料;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在NSVT诊断中,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是必要的,主要用来明确心律失常的程度以及分析QT间期延长的情况(标准12导心电图也是重要手段,但可能心电图监测时无法抓住QT间期延长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即应用24h动态心电图)。

对于宽QRS心动过速而言,区分室性还是室上性非常重要,因为二者的治疗不同。

支持 VT 诊断的证据包括:

  • 与室性早搏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PVCs) 形态相似的基线 ECG 心动过速

  • 室性早搏伴发开始心动过速更有可能是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宽 QRS 波开始之前,没有 P 波,提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在宽 QRS 波开始之前,没有 P 波,提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Kusumoto FM.心电图解读。:从病理生理学到临床应用。纽约,纽约州:Springer;2009.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 心动过速过程中出现房室分离,伴有分离 P 波或心室夺获和融合搏动心电图表明房室分离。P波后(箭头)无QRS复合波。[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电图表明房室分离。P波后(箭头)无QRS复合波。Kusumoto FM.心电图解读。:从病理生理学到临床应用。纽约,纽约州:Springer;2009.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 QRS 间期大于 140 ms 呈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形态,或 QRS 间期大于 160 ms 呈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形态(然而,并不适用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31]

  • 电轴极度右偏,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伴电轴右偏[24]

  • 当QRS波增宽在下壁导联(I,III和aVF导联)更加明显时,应该考虑来源于心室流出道特定部位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来源于右室流出道,QRS波会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形态(V1导联不显示),如果来源于左室流出道,QRS波会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形态(在V1导联中显示)。从临床角度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无关,通常采用消融的方法治疗。

基线心电图检查可提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已知危险因素的证据,这包括:

  • 长 QT 综合征:QT 间期延长长QT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长QT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Kusumoto FM.心电图解读。:从病理生理学到临床应用。纽约,纽约州:Springer;2009.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 Brugada 综合征:J 点抬高,和右胸导联 ST 段下斜型抬高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显示V1导联R波末端正向, ST段抬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显示V1导联R波末端正向, ST段抬高Kusumoto FM.心电图解读。:从病理生理学到临床应用。纽约,纽约州:Springer;2009.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室内传导延迟(特异性表现为 QRS 波后出现一个不连续的偏转,称为 ε 波,见于 V1 导联)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Kusumoto FM.心电图解读。:从病理生理学到临床应用。纽约,纽约州:Springer;2009.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 电解质紊乱:QT间期延长

  • Q 波的出现,ST 段异常,或者其他冠心病的征象。心电图显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V4导联出现异常Q波,V1-V6导联ST段升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电图显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V4导联出现异常Q波,V1-V6导联ST段升高Kusumoto FM.心电图解读。:从病理生理学到临床应用。纽约,纽约州:Springer;2009.许可使用 [Citation ends].

  • 左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是结构性心脏病的一个表现,包括Chagas氏病或扩张型心肌病

  • T波倒置:尽管并非特异,但仍可能是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的重要标志

电解质和心脏的生物标志物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经常可以触发或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此所有血中电解质紊乱都需重视。临床怀疑缺血的患者应积极行心肌标志物检查(CK-MB和肌钙蛋白I),这些指标能够用来确诊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心导管介入术,或核磁共振成像

有几个诊断性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 负荷试验和/或心导管介入术对于虽然无症状但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是否确诊冠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通常情况下,带有影像的负荷试验(超声或核素扫描)被用于进一步确诊是否存在潜在的缺血。

  • 应用钆进行的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确诊是否存在与冠心病有关的心肌瘢痕,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有重要作用。心脏MRI同样能够证实疑似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患者中,是否存在右室功能不全或是否存在心肌的纤维脂肪浸润。

电生理检验

必须请电生理专家会诊来决定患者是否可以从侵入性电生理检查 (electrophysiological, EP)、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和内科治疗最优化中获益。[24]EP 检查有助于广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包括可诱导室性心动过速和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EF) 小于 40% 的患者,和射血分数在 30% 至 35% 之间且无可诱导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尤其是 QRS 增宽的患者。[30]对于有症状(头晕、晕厥)的流出道来源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基因筛查

在常见基因突变类型中,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筛查是有益的。咨询心内科医生或医学遗传学专家可能有助于明确哪类患者能从基因筛查中获益最多。[2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