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无论是否存在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均可能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此电解质紊乱必须有效纠正。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可以自行终止的事件,因此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治疗更多是针对基础心脏疾病。
无论是否存在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均可能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此电解质紊乱必须有效纠正。
美托洛尔 : 50-200mg/d,口服(速释型),分2次服用
或
阿替洛尔 : 25-100mg,口服,每日1次
维拉帕米 : 180-240mg/d口服(速释型),分3-4次服用;180-240mg口服(缓释型),每日1次
或
地尔硫卓 : 90-360mg/d,口服(速释型),分3-4次服用;90-360mg,口服(缓释型),每日1次
无心脏疾病的患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极少有症状,如出现症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鈣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或钙离子拮抗剂(通常使用鈣受体阻滞剂禁忌时,如哮喘)通常足以控制症状。
如果鈣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心律失常无效,需尽早考虑导管消融术。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氟卡尼 : 100-200mg,口服(速释型),每日2次
或
普罗帕酮 : 150-300mg,口服(速释型),每日3次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氟卡尼和普罗帕酮,可用于鈣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患者,不适合接受导管消融或导管消融术无效的患者。
阿司匹林 : 75-300 mg,口服,每日1次
-- 和 --
氯吡格雷 : 每日一次口服,每次75mg
-- 和 --
培哚普利 : 口服4-16mg每日1次
或
赖诺普利 : 5mg,口服,起始48h,每日1次,此后5-10mg每日1次
或
依那普利 : 2.5mg,口服,起始48h,每日1次,此后逐渐加量到10mg,每日2次
或
雷米普利 : 2.5mg,口服,起始每日2次,持续增加到5mg每日2次
-- 和 --
美托洛尔 : 100mg,口服(速释型),每日2次
或
阿替洛尔 : 100mg,口服,每日1次
-- 和 --
辛伐他汀 : 5-40mg,口服,每日1次;剂量80mg/d会增加肌病的风险
或
阿托伐他汀 : 10-80mg,口服,每日1次
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总患病率。[8]
优化的药物疗法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33][34][35][36][37][38][39]
无论是否存在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均可能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因此电解质紊乱必须有效纠正。
阿司匹林 : 75-300 mg,口服,每日1次
-- 和 --
培哚普利 : 2-16 mg,口服,每日1次
或
赖诺普利 : 2.5-40mg口服每日一次
或
依那普利 : 2.5-20 mg,口服,每日2次
或
雷米普利 : 1.25-10mg,口服,每日1次
或
坎地沙坦 : 4-32mg,口服,每日1次
或
氯沙坦 : 25-100mg,口服,每日1次
或
缬沙坦 : 40-160mg,口服,每日2次
-- 和 --
卡维地洛 : 3.125-25mg,口服(速释型),每日2次
或
美托洛尔 : 12.5-200mg,口服(缓释型),每日1次
或
比索洛尔 : 1.25-10mg,口服,每日1次
-- 和 --
辛伐他汀 : 5-40mg,口服,每日1次;剂量80mg/d会增加肌病的风险
或
阿托伐他汀 : 10-80mg,口服,每日1次
-- 和 --
安体舒通 : 25-100mg,口服,每日1次
或
依普利酮 : 25-50mg,口服,每日1次
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总患病率。[8]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以下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总死亡率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47][48][38][49]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作为替代方案。
利尿剂对死亡率没有影响,通常给予利尿剂以减轻体液过剩的症状。
无论是否存在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均可能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此电解质紊乱必须有效纠正。
以下患者推荐植入 ICD:心肌梗死后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射血分数 (EF) ≤40%,电生理检查中存在可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者。[45]心功能 II/III 级、射血分数≤40% 的心衰患者,推荐植入 ICD。[50]
与无共病且预期生存大于2年的患者相比,植入ICD对心衰患者的获益更大。可能减少ICD植入带来的生存获益的情况包括:慢性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和尿素氮升高[9.6到17.9mmol/ L(27-50 mg / dL)]。
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植入 ICD 要取决于心脏功能和症状,而并非是否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5]
对于一些心衰患者,特别是那些存在心源性猝死风险和左室收缩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使用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 设备,通常与 ICD (CRT-D) 联用。[51]CRT 设备旨在通过提供更多的左心室协调收缩来改善心脏功能。然而,频繁发作的 NSVT 或频发室性早搏会干扰设备的正常功能。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以下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患者建议植入ICD,包括心脏骤停,自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明原因晕厥,一级亲属心脏性猝死病史,室间隔厚度超过30mm,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运动诱发低血压反应。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高风险基因突变以及从事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患者。[24]
有特发性心肌病且射血分数≤35%,心功能II-III级的心衰患者,推荐植入ICD。射血分数≤35% 和心功能 I 级的心衰患者,应考虑植入 ICD。[24]
无明显疾病征象或心源性猝死主要危险因素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即使已经确定有基因突变,也无需限制活动,密切观察即可。[52]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特发型心肌病但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无ICD植入适应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