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临床证据[91]

  • 急性发热加下列征象中的 1 个或多个:头痛、肌痛、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 LFT 任何程度的升高。

  • 蜱叮咬或蜱暴露以及季节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 暴露的定义是在症状发作前 14 天内曾经到过蜱栖息地。

  • 在就诊时,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见于多达三分之二的患者。 贫血不太常见。 在 HIV 感染患者中,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更常见。

  • 肝脏转氨酶一般轻至中度升高(即:50~400 单位/L)。

  • 在疾病第二周期间,通常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绝对和相对值)“反弹”。

  • 就诊时皮疹不常见(即:<10% 的病例)。

CDC:实验室证据[91]

确诊病例:符合本病临床表现的病例,通过下列 4 种实验室结果中的 1 种确诊:

  • 在间隔两周(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的血清比较样本中,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 IgG 滴度变化四倍

  • 通过对临床标本的特异性基因靶点进行 PCR 检测,可检测到查菲埃立克体或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 DNA/RNA

  •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证明活检或尸检标本中存在查菲埃立克体或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抗原

  • 通过细胞培养,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查菲埃立克体或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很可能的病例:符合本病临床表现的病例,伴有下列 2 种实验室结果中的 1 种:

  • 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测定、ELISA 或斑点印迹法,发现与查菲埃立克体或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有反应的 IgG 或 IgM 升高的血清学证据

  • 在单核细胞(查菲埃立克体)或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中发现桑葚状包涵体。

可疑病例:

  • 有既往或当前感染的实验室证据但无临床信息可用的病例。

未明确的病例:

  • 符合本病临床表现,但由于血清学交叉反应,血清学证据无法鉴别病例是由查菲埃立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还是尤氏埃立克体所致

  • 仅能通过 PCR 对特异性基因靶标扩增来诊断尤氏埃立克体感染病例。尚未在体外培养出该病原体,并且与查菲埃立克体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广泛。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