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筛查高风险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是否受感染,并对受感染动物进行适当治疗。处理鸟类或清理鸟笼时,应戴手套和口罩。[14]目前尚未研发出疫苗,但已在动物中进行过候选疫苗试验。[29]

二级预防

在部分国家/地区,鹦鹉热是一种必须上报的法定传染性疾病。

由于宠物鸟类和动物可能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病菌但无症状表现,所以提供预防措施建议较为困难。因此,如果患者饲养有宠物鸟类(尤其是在家中饲养)或者曾暴露于商业性饲养鸟类或禽类,或有疑似感染该病原体的肉类暴露,则建议在出现呼吸症状时尽早就医。

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4]

  • 向与鸟类接触的人们宣教相关风险。

  • 照顾被暴露的或生病的鸟类时,降低感染风险(例如,在处理鸟类或清洁鸟笼时穿上防护服)。

  • 卖方应该持续 1 年保留准确的鸟类相关交易记录。

  • 避免买卖生病的鸟类。

  • 避免将来自多种来源的鸟类混养以防止疾病爆发。

  • 隔离新获得的或被暴露的鸟类(例如来源于或暴露于鸟类展览会/展销会的鸟类)至少 30 天。

  • 隔离病鸟。

  • 筛查经常与公众接触的鸟类。

  • 实行预防性饲养(例如将笼子归置好以防止笼子之间发生物质转移,每天清洁食物碗和水碗)。

  • 使用良好的饲养方法控制源于被感染/暴露鸟类的传播。

  • 使用消毒措施(例如,按 1:1000 稀释的季铵类化合物,按 1:32 稀释的家用漂白剂)。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