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危险因素包括皮肤外伤、户外职业或爱好、动物咬伤或抓伤、酒精中毒、糖尿病、艾滋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发性皮损

外伤性真菌接种后 1 至 12 周,发生结节性无触痛皮损。该皮损一般会形成溃疡。孢子丝菌病原发性皮损溃疡[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孢子丝菌病原发性皮损溃疡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Baylor 医学院 Richard J. Hamill 医学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固定皮肤孢子丝菌病患者可能出现疣状皮损,不会溃疡。皮损无触痛,疼痛极罕见。

结节性淋巴管炎病变

感染以“孢子丝菌病样”特征性方式通过近端淋巴管道传播很常见。皮损以“孢子丝菌病样”方式通过近端淋巴管道上行性分布[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皮损以“孢子丝菌病样”方式通过近端淋巴管道上行性分布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Baylor 医学院 Richard J. Hamill 医学博士和 Edward Septimus 医学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原发性皮损沿着近端淋巴管传播[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原发性皮损沿着近端淋巴管传播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Baylor 医学院 Richard J. Hamill 医学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结节性无触痛病变,与原发性皮损类似,沿着也可能发生溃疡的淋巴管出现。

其他诊断因素

呼吸道症状

肺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病相似,可见发热、寒战、盗汗、体重减轻、不适、咳嗽、呼吸急促,偶尔有咯血。[1][2][5]

关节肿胀/红斑

关节肿胀、红斑和相关性关节积液见于骨关节孢子丝菌病。可能发生单关节炎、少关节炎或多关节炎。

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关节,其次是腕关节、手关节、肘关节和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和脊柱不受影响。可能发生相关性滑囊炎、腱鞘炎、神经卡压综合征,例如腕管综合征。

30 至 60 岁男性

肺孢子丝菌病患者的典型人口统计学特征。在非肺类型的孢子丝菌病中,根据地理区域,男性或女性更常患病。

发热

可能见于肺和播散型孢子丝菌病患者。不见于淋巴皮肤和骨关节孢子丝菌病。

淋巴结病

可能发生区域淋巴结病。

脑膜炎样症状

脑膜孢子丝菌病临床病程为慢性并进展缓慢,与脑膜组织胞浆菌病和球孢子菌病相似。[1]

危险因素

皮肤外伤

真菌通过外伤方式接种到皮肤,可导致淋巴皮肤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不一定记得受累区域有持续外伤(在报告的不同系列中,10% 至 62% 的患者回忆起有外伤)。[10][23]因为微小皮肤擦伤足以引入真菌导致感染,但患者可能没有注意或记住,所以没有大外伤或穿刺伤,在临床上不应当降低对孢子丝菌病的怀疑。

户外职业/爱好

土壤、木头、泥炭藓、荆棘、腐烂的蔬菜、干草中有很多申克孢子丝菌。因此,如果爱好或职业涉及户外活动,例如园艺、环境美化、花木修剪、圣诞树种植、干草打捆等,有发生孢子丝菌病的风险。

动物咬伤和抓伤

曾经报告各种动物咬伤和抓伤导致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猫和犰狳是最常涉及的动物。猫可能发生重度、经常是致命的孢子丝菌病感染,伴有溃疡性皮损,内含大量真菌微生物,可以在猫抓伤后直接进入人体。另一方面,犰狳不会发生孢子丝菌感染,但可能携带这种真菌,通过抓伤犰狳捕猎者,可能将真菌接种到皮肤。昆虫、犬和啮齿动物咬伤也能引起动物孢子丝菌病传播。

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与发生肺、骨关节、播散型孢子丝菌病之间有强关联。这种倾向的潜在机制不明确。

糖尿病

糖尿病与皮外型孢子丝菌病相关。这种易感性的潜在机制不明确,但可能与高血糖症期间发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性损害有关。

艾滋病

和正常宿主一样,艾滋病患者在皮肤外伤接种后也会发生皮肤/淋巴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但皮损范围一般更大。此外,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孤立的骨关节、肺、脑膜孢子丝菌病以及播散型皮肤和内脏孢子丝菌病。根据报告,艾滋病患者的大多数皮外和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病例伴有 CD4 计数 <100 细胞/mm^3,而患有淋巴皮肤或固定皮肤孢子丝菌病的艾滋病患者,平均 CD4 计数 >200 细胞/mm^3。患有孢子丝菌病的艾滋病患者,总死亡率为 30%,但脑膜感染与死亡之间有强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 90%)。[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孢子丝菌病的危险因素。

皮质类固醇治疗

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环境下中性粒细胞以及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损害所致。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

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危险因素。

造血干细胞/实体器官移植

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危险因素。

TNF α 抑制剂治疗

在一名接受 TNF α 拮抗剂依那西普和英利昔单抗同时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一例播散型孢子丝菌病。[2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